文山,东北和东南与广西百色接壤,南部与越南接界,西南和西北与红河州相邻,北部和西北与曲靖相连。地处东经103°35ˊ——106°12ˊ,北纬22°40ˊ——24°48ˊ之间。东西横距255公里,南北纵距190公里。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4.6%。土地总面积3145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428282亩,占总面积的7.26%。
境内文物考古材料证明,今文山州境地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开拓,盘龙河沿岸发现的石磨工具,青铜器时代的斧、锄、矛、叉、凿等与滇文化、夜郎文化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成为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1950年1月7日,文山县城解放,滇东南行政专员公署进驻文山县城,3月,改称文山专区专员公署。1950年3月,将河口县划归蒙自专区,6月将马列坡县改称麻栗坡市;1955年10月,麻栗坡市改为麻栗坡县。 1958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文山专区专员公署改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
全州东西横距255千米,南北纵距190千米,土地总面积31456平方千米。辖文山、砚山、西畴、马关、麻栗坡、邱北、广南、富宁八县,114个乡(镇),其中民族乡17个。麻栗坡、马关、富宁3县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相接壤,国境线438千米。
文山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西北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有云贵高原为屏障,南和东南邻近南海和北部湾,西南邻近孟加拉湾,北回归线贯穿全州。夏季主要受孟加拉湾及北部湾暖湿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偏西及西北部干冷气流影响。全州均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 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6种气候类型。其中热区面积6485.38平方公里(北热带面积388.73平方公里,南亚热带面积6096.65平方公里)。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其特征为西南部多,东北和中西部较少;山地多,谷地少;夜雨多,白天少;局部性大雨、暴雨多。
太阳辐射能丰富,热量资源充足。热量分配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是:冬季气温较高,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高温不强,秋季降温快。但受低云和雾雨影响,太阳辐射受到削弱。境内地形起伏大,高差悬殊,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差异较大热量条件也随之产生差异。文山州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多为偏东南风。低海拔地区炎热,高海拔地区凉爽。由于海拔高低悬殊,故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和“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