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医的阴阳论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盼 发布时间:2014-04-14

阴阳论是朝医学基础理论的哲学依据。以“太极生两仪”,“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四象生焉”的哲学理论为指导,解释宇宙一切事物的变化,说明人的生理、病理,指导临床实践。阴阳是宇宙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法则,也是朝医学辨象论治的根本原则。

朝医学认为“天生万物,有物有则,人形物也,人性则也,以人形其人性,有物有则,一而不二者谓之太极”,“性有性用,性用知也,形有形用,形而行也,一知一行,一生一成,易简相得者谓之两仪”。这就是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根源,人的一切组织器官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东医寿世保元》称:“太少阴阳之脏局短长阴阳之变化也”。朝医学根据这一阴阳变化理论,把人分为太阳人、太阴人、少阳

人、少阴人,指出辨象来之阴阳,正确的辨象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抓住体质的本质。又称:“哀怒之气阳,顺而上升;喜乐之气阴,顺而下降”,“上升之气过多则下焦伤,下降之气过多则上焦伤”,说明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过程是哀怒之气和喜乐之气、上升之气和下降之气阴阳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统一的协调过程,尽管疾病的发生及病理变化复杂多样,但都可用阴阳变化来概括说明。还说:“哀怒相成,喜乐相资”,“哀性极则怒情动,怒性极则哀情动”,认为阴与阴、阳与阳之间具有相资相成的关系,提出不同个体阴阳多寡的天禀相对稳定的理论,把人分成几类:过偏于阳者为太阳人,过偏于阴者为太阴人,少偏于阳者为少阳人,少偏于阴者为少阴人。

认为:“肺大肝小者名曰太阳人,脾大肾小者名曰少阳人,肝大肺小者名曰太阴人,肾大脾小者名曰少阴人”,脏器大小,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疾病的过程,所以“大者泻之,小者补之”是朝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

分享到:

上一篇:朝医的四象人论   下一篇:朝医的天、人、性、命整体观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朝医学的诊断方法
朝药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