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人民生活在西藏高原的门隅地区,自古就与藏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823年设于拉萨大昭寺前的“甥舅和盟碑”记载中提到的孟族,就包括门巴族,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与藏、培巴等民族长期相处。早在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疆域就包括这里。门巴是这里的土著。在门巴族的发展中,吸收了藏族的血缘。13世纪,门隅做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归入中国版图。17世纪中叶以后,门巴族一直在西藏政教合一的地方政府的统治之下。门巴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也兼营畜牧和狩猎。在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下,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采用刀耕火种的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非常贫困。1959年西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门巴族人民和藏族人民一起翻身作了国家的主人。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门巴族人民的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