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嘹歌是因为其唱法中每一句都有“嘹—嘹—嘹”作为衬词拖腔而得名。在壮语中,“嘹”含有“唱歌玩乐”的意思,是壮族“好歌”“以歌为乐”的民族文化心理的生动体现。因此,壮族嘹歌之名之名源于壮族“以歌为乐”、好唱“嘹嘹(辽辽)之歌”的习俗,其本意是“男女恋情之歌。
壮族嘹歌不只是某个历史时期的作品,而是壮族古代民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晋代《交州记》中就有壮族先民“乘牛唱辽辽之歌”的记载。今壮族地区许多民歌演唱都有“辽罗”“辽辽罗”“辽啦”“啦辽啦”等衬词。这“辽辽之歌”就是壮族嘹歌形成的基础。从壮族嘹歌所反映的内容看,其最后形成的时间是在明代。明代,随着治所在今平果县境内的思恩府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兼通壮汉文化的壮族文人,他们用古壮字把流传在民间的壮族嘹歌记录整理起来,并进行了一定的删改、加工和规范,使之得以以口头和书写两种方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