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的食物疗法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覃金娥 发布时间:2015-08-13

食物疗法在我国传统医药学中有悠久的历史。各个民族对食疗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本民族的特色,藏族人民也不例外。自公元8世纪《月王药诊》起至继后的历代藏医药著作中都记载了食疗的内容,在动物药中的肉、奶、乳酪等均属此列,骨汤、药粥、青稞酒、酥油茶等均属食疗。

凡谷类作物的大米、小米粥均有滋润、消渴、壮阳、止泻、止之效,可治三灾病。麦类(大麦、小麦、青稞、燕麦)粥可去“培根”,清除“赤巴”病。谷、麦类有益气补体、荣润肤色、助消化之效。

豆类作物味甘、涩、性轻、凉、燥,能消除“培根”、“龙”病,增生体力,增长脂肪。芝麻味甘,性重、温。具有壮阳、荣润肤色、治“龙”病、生须发、破胎瘤、生胃温之功效。

青稞酒、酥油茶、奶茶均有温胃、健胃、增生体温、荣润肤色、助消化特别是肉食的消化之效,对体虚、食欲不振、食陈肉过量的消化不良效果尤好。

油脂(酥油、脂肪、骨髓等)汤或粥,对老人、小孩、久病体弱、极度消瘦、体乏无力者、精血过度消耗者、用脑过度而疲乏者、泻痢体虚弱者,常食用易康复。

总之,食物治疗对慢性疾病有一定疗效,在临床上显得不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增生体力、促进健康、延年益寿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生活中注意调节食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疾病发生。治疗药物有性味效之别,而食物亦有性味效之分,性轻(非脂肪性)的食物要吃饱,性重(脂肪性)的食物不要吃得太饱,其目的是能维持身体所需热量的供给,食量过少不能保证热量供给而会导致“龙”病发生;食量过多,消化不良,胃热不足,影响“龙”的运行,使“龙”、“培根”、“赤巴”三大因素失调而导致疾病发生。因而进食时必须考虑食物的性质而摄食多少。其次,还需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食物的性质和数量。

分享到:

上一篇:藏药如何采集?   下一篇:藏医——脉诊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藏医药悠久的历史
藏红花的真伪鉴别
藏医概述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