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为了生存而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傣族人民,在实践中通过对各种不同疾病之复杂症状的分析、研究,逐渐总结出了其中的某些规律,形成了对各种疾病的认识。
傣族传统医药学中的病名,大多以证状来命名。根据目前整理的结果,可归为20多个种类,疾病的名称有30多种。其中有的一类包括有数十种疾病,而有的一类只指一种疾病。如最多的一类为因风(佤约塔)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傣语称为聋西里罢),仅目前整理出来的已有96种之多,其中如“聋西里罢买”指昏迷昏睡不语;“聋西里罢锚”指昏迷谵语;“聋西里罢练”指精神病、乱说乱跑;又如“聋西里罢筛”指两眼直视、呆痴;“西里罢艾那”指剧烈咳嗽;“西里罢多东旧那”指腹部绞痛等等。其他几类包括有10种、8种疾病不等,最少的一种类型只指一种疾病,比如“裁费”指喘;“哀”指咳嗽等等。傣族传统医药学理论对疾病的论述内容尚多,鉴于目前整理出的资料内容有限,还有待将来不断补充完善,使其逐步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傣族医药体系。
经过长期实践,傣医药不仅在理论上不断发展,在诊断与治疗疾病方面也逐渐积累了丰富经验。傣医药诊断疾病的方法有问诊、望诊和摸诊三种。其内容相似于汉族中医药学之望、问、切诊,但理论上有所差异。其方法分别简述于下:
望诊:医者用肉眼观察病人的体态、精神、气色和全身各体表部位有无异常的变化,借以了解病情,并对患者体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例如正常人的眉毛应分别顺两边倒的,如果眉毛不经外力而自行竖起,说明患者体内有寄生虫(傣语称为昆打约米多洞)。若见患儿口流唾涎、烦躁欲呕,亦说明腹内有寄生虫(傣语称为开哈米多洞)。如见颜面赤红,为火偏盛之热症;如见肢体浮肿、面色滞暗或黄、行走困难,则为水偏盛之水肿症等等。望诊亦包括望舌色、舌态,如舌红而干为热,舌淡白为不思饮食等。
问诊:是对患者进行有目的之询问,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疾病的发生原因,发展经过及治疗情况,对疾病作出进一步的判断。这种方法是傣医诊断痛证或一般疾病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在问诊中应注意抓住主诉,了解患者最痛苦的症状,再围绕主诉有目的地进一步询问有关情况,如病史、家庭家族史、生活习惯、饮食爱好、婚姻等情况,妇女则包括经、带、胎、产等内容,以便作为诊断时的参考依据。
摸诊:即触诊,是通过触摸患者肌肤的冷热,有无包块和其他异常情况,以帮助诊断(脉诊则较为少用)。例如摸鼻尖和耳尖。如果体表摸着发热、汗出,但鼻尖和耳尖发冷,说明体内有寒,仅体表有热(傣语称为黄糯脑乃)。如果证见怕冷、发抖,但耳尖和鼻尖摸着发热,说明仅是体表发冷,而体内有热(傣语称为黄乃脑糯)等等。
总之,傣医药理论的望、问、摸三诊的诊病方法,各有其特点,对不同病症的诊察各有侧重。在临床运用时,必须三诊结合起来,把所得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诊断,治疗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合理投方用药,提高疗效。除了上述三种诊断方法之外,傣医药的辨证与施治特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四塔辨证、用药特点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