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医药:用药特点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盼 发布时间:2014-05-19

根据目前收集整理的结果,傣族传统民族药约有1000余种,多数为植物药,亦有部分动物药和矿物药,少部分为外来药。其中许多与汉族中医药学中的药品相同,但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差别。如芦子用于提神醒脑;草蔻用于风湿酸痛;益母草用于粪虫瘙痒、湿疹;射干用于月经过多等等,均与汉族中医学用药有异。还有的药物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药源较少,如犀鸟、象牙、孔雀毛、野水牛胆等。

植物药的分类一般以形态、气味和药用部位来划分。如“埋”(傣语)指乔木一类的药物。例如“埋亥忍”,即臭木;“埋嘎筛”,即龙血树。“嘿”(傣语)指藤本一类的药物。如“嘿多吗”,即鸡矢藤;“嘿罕”,即无根藤等。“摆”(傣语)指用叶,“哈”(傣语)指用根。还有“其”、“景”(均为傣语)指含有芳香气味的药物等等。药物的性一般分为三大类,即热性药(傣语称为雅黄),凉性药(傣语称为雅嘎因),平性药(傣语称为雅奢墨)。药物的味一般分为7种:酸(傣语叫宋)多用于收涩、止汗止泻等;甜(傣语为万)多为补药;咸(傣语为景)多用于软坚、补虚;苦((傣语为烘)多用于清热、解毒、除湿、止痛;麻(傣语为门)多用于止痛、镇惊、祛痰;辣(傣语为撇)多用于散寒、止痛;香(傣语为荒)多用于醒脑、开胃健脾。由于药物性质不同,人体亦各有差异,故用药也各有特点。如1~20岁为生长发育阶段(傣语称为巴他麻外),生病时药物配伍宜偏甜味;20~40岁为成熟壮实阶段(傣语称为麻息麻外),生病时用药配伍宜偏酸味;而40~60岁以上者,为逐渐衰老阶段(傣语为巴西麻外),生病时用药配伍宜偏咸味。又如根据不同的季节配伍不同的饮料方,以药代茶饮,以达预防、治疗的目的等等。

傣族医药中的药物处方,虽然不象祖国医药学中方剂那样有严格的处方原则,但在治疗疾病时大多数使用的还是由数昧药物组成的相对固定的复方。这些药方,是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在治疗疾病时,通过药物的增减,观察治疗的效果,逐步筛选而成。所用的药方,少则二三味药,多则数十味药;有的一方多治,而有的却一症有多方。因风、火、水、土失调致病而设的四“雅塔”即佤约塔、爹卓塔、阿波塔和巴他维塔,均由固定的药物组成,傣医称为“雅塔”。这种配方理论称之为“雅塔都档细”。

分享到:

上一篇:傣医四塔辨证   下一篇:傣族医药处方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为您介绍:傣医院
傣药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