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的男婚女嫁仪式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盼 发布时间:2013-09-05

女孩九岁、男孩十二岁在撒拉族看来是出幼的年龄,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当女孩长到十四五岁时,就要在家里学习有关烹饪和裁缝知识,这是除容貌以外的女孩外嫁的重要条件。包办婚姻在过去的撒拉族社会十分盛行,中间牵线搭桥的就是媒人。撒拉族谚语云:“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撒拉人都乐意当媒人,虽然作媒促成一门亲事花好大一番精力,甚至有时辛苦一场到头空,但他们仍乐此而不疲,因为他们认为促成一桩姻缘,其功德等于修建了一座清真寺的宣礼塔。

当男孩父母看中一个女孩时,他们就征询儿子的意见,若儿子同意,他们就派一个媒人向女方家表示求婚之意,媒人进女家时,带一两包茶和几包冰糖。女家在征得女儿及舅舅、叔伯兄弟等人的同意后,最终由父母决定。若女家同意,男家再择定日期,请媒人向女家送“订茶”。过去,订茶一般为一对耳环,一件衣料,两包伏茶。当时送订茶,人们又称之为“戴耳环”或“戴包头”,意味着这个女孩已“名花有主”。现在一般都以钱为定茶,约在一千元左右。过去彩礼一般只送几件布料、几套衣服、金银首饰、绿盖头、化妆品等。现在直接送钱,数目从一万元到两万元不等,贫者甚至不足一万元,富者超过两万元。送彩礼的时间一般是在下午,参加人员为新郎家的所有男子、“阿格乃”家中的所有男子,“孔木散”家中每家派一个男性代表,以及新郎舅舅、姐夫、姑父等。到了女家门口,女家的男性亲属出门迎接,双方互道“赛俩木”。进入家中,在院里当着众人的面将彩礼交清。然后,女家以丰盛的饭食招待客人。吃毕,就要念“尼卡赫”(证婚词)。阿訇坐在炕上,面对着在炕下椅子上坐着的新郎和伴郎,新娘父亲也站在周围,其他人都争相簇拥观看。念完“尼卡赫”之后,将早已放在桌子上的一盘核桃、枣、糖等撒向人群,人们纷纷抢食。在隔壁房间新娘由其女性亲属将辫子梳开,上下各梳三次,并在口中念念有辞,意为:愿新娘在婆家里象参天大树一样蓬勃生长,愿新娘在婆家里象参天大树一样将根牢牢扎住。然后挽住头发,戴上帽子和盖头。至此,新郎和新娘已成合法(伊斯兰教法)夫妻。“尼卡赫”念完后,新郎要给新娘的所有亲戚致“赛俩木”,新娘的姑姑等女亲戚们故意躲在厨房里不露面,让新郎难堪,引得众人大笑,场面十分热闹。

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亲戚朋友们来恭贺。客人的礼物以前除了钱外,还有衣物及化妆品,现在已基本上都是钱。其数目随自己的经济能力而定。但不同身份的人需要搭不同数目的钱,如新娘的哥哥(另家)现在一般为300~1000元不等;叔伯次之,“孔木散”成员一般为20~200元不等;对舅舅,撒拉族有“铁出炉灶,人出舅家”之说,在婚礼过程中若舅舅不满意,整个婚礼就无法进行。故而对舅舅特别敬重,舅舅来时,全体“孔木散”、“阿格乃”要出门迎接。过去,在婚礼前,还要专门请舅舅及眷属美餐一顿,撒拉语称“阿让恩达”,意为“稳置舅舅”。这种习俗在清水地区还依然存在。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舅舅是这天最贵重的客人,也是搭礼最多的人之一,过去一般搭10~30银元不等,现在送二三百至上千元不等。舅舅等重要客人除了自己搭礼外,还要带领自己的“阿格乃”、个“孔木散”来,每人也要搭几十元。姐夫搭的礼也与舅舅差不多。此外,还有姑父、其他亲戚以及村里的人。村里人礼钱最少,八十年代每户为两元,现在一般为十元。过去,吃完宴席以后,要给舅舅、姐夫等重要客人送羊背子,给一般客人送肉份子。

第二天,男方家也宴请他们的亲戚朋友。当天下午三四点,男家派人去迎接新娘。以前的骡马相迎被现在的小汽车代替了,其他送亲人用大客车相迎。首先,女家要派七八个青年男子,向男家送去陪嫁和妆奁。这时,至亲好友,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纷纷赶来。妇女们围坐在新娘四周,看姑姑婶婶给新娘修面整容,梳妆打扮,将新娘的发辫梳成已婚妇女的发式,同时听新娘哭“撒赫斯”(哭嫁歌):

今天在场的亲朋好友们,你们给我的父亲出力帮忙,等于送钱送物;给我的母亲增长见识,等于鼓励安慰。

新娘身着鲜艳的大襟长衣,脚穿老式红帮绣花鞋,头戴银花及银冠子,佩带长串耳环,手戴戒指和手镯,还要披上宽敞的、带有花边的披风,用长及膝部的绿色面纱罩住脸部(现在服饰已有变化,如脚穿皮鞋,不披披风而穿旗袍等)。至黄昏时分,新娘由舅舅和叔伯搀扶,低着头弓着腰,缓缓退出大门,哭唱“撒赫斯”(哭嫁歌):

哎!把骡子牵向了我,梳我黑发的姑姑哟,让白青稞再生长点吧,让黄油菜的种子开花吧,

让黑油菜的种子成熟吧。哎!给我梳发的姑姑哟,让大院子里的牡丹盛开吧,让小院子里的果树发芽吧,让我头上白羊毛般的。发长出来吧,让我头上黑羊毛般的头发长出来吧。哎!今天你们把骡子牵向了我,让黄油菜的种子成熟吧,让黄油菜的种子开花吧,在我的身后,你们象猛虎般护送吧,

若问是什么呢?告诉人们我是谁的后代。在我的身后,你们象猛虎般护送吧,若问是谁?告诉人们我是谁的女儿。在那家里即使没有美味佳肴,请你们多多海涵吧,高兴地回来吧。

新娘退出大门以后,绕乘骑一周,并徐徐撒完一把象征家中五谷丰登、到婆家生根发芽的粮食,然后骑上由新郎家送来迎娶的骡马,由至亲中两位已婚的妇女陪伴,其他亲朋好友簇拥,浩浩荡荡去男家,并一路唱“撒赫斯”:

象伯克般的父亲呀,象汗一样的父亲呀,由于没有象你般的福份,即使我身穿华丽绸缎,我也暗淡无光。今天,在那家里即使没有可口茶水,即使只喝上一杯凉水,也请你们欢喜而归吧。

若新娘出嫁年龄太小,则要抒发对早婚的不满,其唱词哀婉动人,令人潸然泪下:

我的父亲啊,我的父亲啊,你担心女儿象房中积久的灰尘一样,挥之不去吗?即使是积久的灰尘,也会有一天能掸掉的。你担心女儿象积水一样,渗透在院中吗?即使是多时的积水,也总能泼扫干的。你等不到女儿的头发长长吗?你等不到女儿的牙齿长全吗?我的父亲们啊,你们劝我出嫁,就象把羊毛绳拧了又拧;我的父亲们啊,你们劝我出嫁,就象把皮绳子拧了又拧;我的父亲们啊,你们手持闪闪的刀子和镰刀,逼我出嫁啊。

现在,由于交通工具的发达,新娘已不乘骡马而坐小车,送亲人坐大客车,新娘绕行乘骑、撒谷子、哭唱“撒赫斯”等习俗已成遥远的过去。

在去往男家的途中,与新娘同村而嫁到其他村子的妇女们,端出香喷喷的油搅团,热情相迎,让新娘及送亲人稍事休息,并“密告”男家将要挤门的情况。新娘父亲给她们点礼钱,以示谢意。当新娘一行至男家门口时,新郎家的至亲好友全部出来迎亲,鸣放鞭炮,并用“水炮”和“号斯炮”喷打新娘坐骑。进门时,伴娘下马而行,新娘要骑马进门,但男方家派几个青年男子守住门口,让新娘下马步行而入。认为新娘若步行而进,来日便可容易调教,反之,被认为有损于男家的门面和社会地位,被人耻笑,所以他们非要新娘下马步行不可。而新娘家认为,大喜之日是新娘一生中最珍重的日子,不应让新娘受丝毫的委屈。一方要下马而行,一方要骑马而进,双方为此闹得不可开交,你冲我堵,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如果女家让新娘骑马进去,就算女方赢,反之则输。如果女家挤不进去,就吵闹要把新娘带回去,男方人家也就忙请阿訇或老人来调和,好言相劝,让他们息怒。若女方怒气还未消,媒人忙请新郎及其父亲去陪礼道歉,女方送亲人才肯进门。进门后新娘被长辈抱进洞房。然后男子各站一边,互道“赛俩木”。在过去,男家女眷手捧奶茶四杯,同送亲女眷对拜三拜,送亲女眷饮少许,乃同新娘在厨房门前稍立,后送入洞房。

在挤门过程中,当新娘进来时,新郎站在门顶上跺脚,将灰尘震落在新娘头上。新郎相信这样就能在婚后生活中可以管束住妻子。

进门后,送亲女眷随新娘进入洞房。当送亲女眷吃饭时,新娘要站在新房炕角,新娘上炕时,男方家的一两个小女孩已占领了炕角。这时伴娘要拿出点钱给小孩,小孩方肯出去。在女客们吃饭时,新娘始终站立在炕角。一段时间后,由新娘的弟兄或舅舅来给新娘揭脸罩。揭脸罩的人一手拿一双筷子,一手拿一碗清水,在新娘头上绕几圈,并致一番祝福的话语:

祝愿我的姑娘在你的家里,如石头般坚实站立,如清水般深深下渗。往下能扎深树根,往上能张开树枝,能如青油般地滚开,能如牛奶般地沸腾。能骑上骏马,能挤上犏牛奶,能吃上好饭,能穿上绸缎。愿生下三个男孩,愿生下五个女孩。

揭去脸罩后,揭脸罩的人还拿着那把筷子讨揭脸钱,扬言若不给钱,要折断筷子。折断筷子会被男家认为是晦气的事。双方经过几番讨价还价后,才一手交钱,一手交筷子。当送亲男客吃完饭后,女客还要吃长面条,长面条取婚姻美满,情谊绵长之意。

之后,在院中摆桌子,向人们展示新娘嫁妆。嫁妆以前主要为箱子、缎被、褥子、白毛毡、绣花枕头以及其他日用品和新娘的化妆品,此外,还有新娘给新郎家人缝纳的布鞋,新郎父母及其重要亲戚都有一双鞋,新娘父母及媒人等还有一双绣花枕头。现在,给新郎缝纳布鞋的习俗已逐渐消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娘的嫁妆也越来越多,而且有点城市化的特点,除了不陪彩电外(在农村许多撒拉族认为看电视与伊斯兰教不符),洗衣机、冰箱、组合家俱也出现在他们的嫁妆中。零碎嫁妆都装在一个箱子里,开箱前新郎家要给新娘家拉箱子的青年们几十元钱,并给拿箱子钥匙的新娘弟弟几十元钱,否则是很难得到钥匙的。

这时,女家要推举出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说“乌如乎苏孜”(即婚礼赞词),为了给婚礼增加气氛,以前主人家还要请人跳追溯撒拉族族源的骆驼舞。据掌故老人讲,在撒拉族地区曾有舞狮之俗。

然后,新郎家的“阿格乃”要把送亲人分流招待,他们把送亲人邀请到家中,另置茶饭招待一番。之后,新郎家做好了长面条,又邀请客人去吃。吃毕,新郎家的妇女们端来一盆水,用筷子搅动,新郎往水中扔一块硬币,象征着洁白如云,称为“盖吉尔乔依”。新娘还要拿出点钱,由这些妇女们平分。当送亲人被分流到各家睡觉时,要留下一个人,陪新娘睡。

入洞房也颇有意思。新娘被接到新郎家的第一夜,一般有一位伴娘陪伴,如果新郎用甜言蜜语打动伴娘,再施之于小恩小惠,伴娘就会另睡其他房间,否则新郎只能等到第二夜才能入洞房。当夜,同村的青年们纷纷到洞房窗户下偷听新婚夫妇的谈话,弄得小两口无法安宁。最后,新郎施散点钱,青年们才肯散去。第二天,偷听的青年在同辈中将偷听的情景大肆渲染一番。

次日早晨,客人在各家吃完早饭后,新郎家准备好茶饭,请客人吃“包子茶”,饭食主要为油香包子等。之后新郎的叔伯弟兄又要请客人去他们家吃饭,吃完以后还要送肉份子,其中给新娘父亲的肉份子应该是最好的。最后,客人在新郎家吃“打发拉干茶”,即“打发客人的茶”。吃完以后,收拾桌子,开始给新娘家人回送钱物等,称之为“打发客人”。打发对象主要是新娘的女性亲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有一位撒拉族姑娘出嫁,男方在打发时给新娘母亲350元钱及一套衣服,新娘母亲回让80元,实拿270元和衣服,其他新娘的姐姐、妹妹、姑姑、舅母、姨母等也有三四元不等的钱。同时,不分男女给每人一个肉份子,给新娘父亲和舅舅的是“羊背子”。在孟达、清水等下四工地区,对送亲人中的男客也要“打发”。目前这种风俗正在消失。

送亲人回去的时候商量好回门的事情,到商定之日,女家用骡马(现在用小车)来接新娘,新郎(还有一位伴郎)以及除婆母外的所有男方女眷也都同去。新娘家里盛情款待回门人员后,其“阿格乃”、“孔木散”也要宴请客人。

两三天后,新娘家人又抬着沙发、洗衣机等物到男方家恭喜,称之为“婆门讨喜”,意为娘家恭喜。男方家要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娘家恭喜完之后,新郎的舅舅等其他亲戚以及村里人都来讨喜。几天后,新郎和新娘带一些茶叶、冰糖之类的东西二次回门。婚礼至此基本结束。

婚礼是在寒冬腊月里举行,挑水劈柴等非常辛苦,因此,婚家要拿出各种名目的钱,如给挑水的姑娘们“水钱”,给男青年们的“青年钱”,给在厨房做饭的妇女们的“锅灶钱”等。媒人在整个婚礼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们认为其功德相当于修了一座清真寺的宣礼塔,因此男女两家在婚礼结束后,给媒人送一双鞋、一双绣花袜子和一对枕头,现在一般给一双皮鞋和一套衣服,撒拉语称“嫂吉稳拉”。

关于离婚,只要男方连就说三声“我休了你”,婚姻就算断裂。但也有些阿訇认为婚姻有三股绳子被维系着,在同一场合下说一百下“我休了你”,也只能算断了一股绳子,在其他场合又说“我休了你”,算又断了第二根绳子,如此断三根,婚姻才算全部破裂。之后,还继续一起生活的,就称其为不合法(伊斯兰教法)。女子一般没有离婚权。在当前的法制社会,也有妇女到法院起诉离婚的,法院虽然可能判决离婚,但该女子再嫁还是有一定困难,因为撒拉族认为他们并没有经过宗教意义上的离婚。正式离婚后,因担心怀孕在身,女方在百日之内不能外嫁,男子则不受时间上的限制。如果要复婚几乎不可能,复婚的条件是:女方要结婚一次后,再离婚,然后才能复婚,而且与别人的离婚绝对不能是有意识的,即不能为了与前夫结婚而离婚。所以复婚现象在撒拉族地区是非常罕见的。

分享到:

上一篇:撒拉族的生儿育女古风浓   下一篇:撒拉族民俗--肃穆俭朴送逝者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撒拉族婚礼步骤
撒拉族民族概况
撒拉族有哪些禁忌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