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胡琴,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因饰龙头和琴筒较大,纳西族又称其为龙头胡琴和大胡。形制较为古朴,音色柔和浑厚,用于“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外观与湖南花鼓戏的长筒式大筒相似,形制比较古朴。琴筒木或竹制,呈圆筒形,木制者多使用一截圆形楸木挖空内芯而成;竹制者常用一段两端通透的毛竹筒。筒长18厘米-25厘米、筒径10厘米-16厘米、壁厚0.8厘米-1厘米,筒前口蒙以羊皮或蟒皮为面,筒后端敞口。琴杆木或竹制,全长70厘米左右,木制者多使用红椿木、核桃木等硬杂木制作,顶端雕刻龙头为饰;竹制者常用人面竹制成,琴头平顶无饰。琴杆上端设有二轴,弦轴又称“耳子”,多用黄杨木或硬木制,呈圆锥形,轴长12厘米-15厘米,轴柄刻有条纹。弦轴的设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左右各一,琴头下方开有弦槽(木制)或近弦轴处开有长形小孔,两弦从中穿出(竹制),弦槽或弦孔下端设有骨制或竹制山口(弦枕)支弦;另一种是弦轴设于琴杆一侧,下方设有千斤,不论哪种形式,弦轴的设置均与琴筒呈直角。琴杆下端装入琴筒并外露系弦,皮面中央偏上置木制空心琴马,张两条丝弦或钢丝弦,细竹拴马尾为琴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