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建筑艺术之斜仁柱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佚名 发布时间:2014-11-15

“斜仁柱”即撮罗子,是一种很简陋的圆锥形的住屋。一般建在背风、朝阳、有水、干柴多和打猎方便的地方。“斜仁”,鄂伦春语为木杆,“柱”是屋子,“斜仁柱”即木杆屋子之意。“斜仁柱”的骨架是三十根左右的五至六米长的木杆搭盖而成的。首先将六、七根顶端带杈的杆子互相咬合支立起来,呈圆锥形,倾斜约七十度左右。其余木杆则架在这六、七根木杆之间,这便是“斜仁柱”的骨架。

斜仁住的覆盖物因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冬季要覆以用狍皮缝制的三块扇形围子(额住),两块大的围在架子的两侧,一块小的围在后面。一撮“斜仁柱”约需五六十张鞣制过的狍皮。覆盖时要把钉在围子上的带子系在木杆上即可。为了保护皮张,有的还在围子上面围上芦苇或草帘子,这样皮围就可多用几年。也有的“斜仁柱”是用草做围子,即把草编织成草帘子,然后覆盖在架子上。“斜仁柱”的顶端都要留有空隙,一可通烟,二可采光。门一般留在南侧或东南侧,挂上用狍皮做的门帘即可。到了春季,如不需要再搬迁时,可把皮围子揭开,再覆以桦树皮做成的围子(铁克沙)。制做桦树皮围子,得先把桦皮用马尾或鹿、犴筋线缝合起来,并用薄桦皮镶上边,共制成十几张这样的围子。覆盖时要一层压合一层,用缝在四个角上的皮带子将其固定在木杆上。夏季为了通风凉爽,四周的围子可不贴地面,留有半尺左右高的缝隙。要换上用蒿子杆或柳条编织成的门帘。夏季一般都不用原来的架子,而搬迁以地势较高,通风良好的地方重新塔盖。

分享到:

上一篇:鄂伦春族建筑艺术之祜米汗   下一篇:塔塔尔族建筑风格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居住建筑
民居建筑:堂屋和土楼
民居建筑:北方窑洞和古城民居
明代建筑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