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回族就有从事戏曲表演者,其中著名的有米里哈,即回回旦角。据史载其“歌喉清碗,妙入神品,貌虽不扬,而专工贴旦杂剧”,实为当时回族的一位表演艺术家。明代人称“马回回”的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马锦,金陵(今南京)人,是金陵两大戏剧流派之一的“兴化部”的代表。
据载,为演好《鸣凤记》中的严嵩,他于天启年间,出走京师,乔装至顾秉谦相府,为门卒三年,“察其举 止,聆其语言”。心领神会。后回家乡,将宰相严嵩的险恶奸诈,表演得淋漓尽致,轰动金陵。
在京剧艺术方面,近代中国京剧界须生中“马派”和净角中的“侯派”艺术,就是分别由著名的回族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和侯喜瑞等所创造的。
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活跃着一位回族戏剧家、剧作家薛恩厚(1915—1981)。他一直致力于京剧的改革和发展,领导并新自演过《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和新剧《升宫图》,使封建时代 的旧戏曲获得了新的内容、新的格调和新的表现方法,被称为“京剧革命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他先后任中国京剧院秘书长、中国戏曲研究京剧二团团长、中国评剧院院长。他40余年进行京剧和评 剧现代戏的创作,不仅参加京剧现代戏《四劝》和《芦荡火种》的创作,并参预创作了评剧现代戏剧 本22个。代表作有《六十年的变迁》、《金沙江畔》、《苦菜花》、《三里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