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同胞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性”,于是常把身边的各种动植物和神灵作为自己寄托情感和精神,用淳朴的歌声来表达他们在田间地头劳作时的喜悦或者孤独的心声。同时,也形成了以歌接人待物、以歌对话、以歌论理、以歌叙述本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传统。这些歌曲反映着他们不同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种类繁多:可分为叙事歌、山歌、祭祀歌、哭歌、酒歌、儿歌和摇篮曲等,内容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节气、种植及文学和艺术方面的知识。逢年过节、婚嫁、谈情说爱、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中都能见到,演唱形式有“说唱”、“弹唱”、“独唱”和“合唱”等。“哈尼族的音乐和我们中文里边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相同之处。就是说,现在我们的对话是白话文、现代汉语,但是(哈尼族民歌)歌里边唱的全是古文。”
哈尼族同胞民歌中的歌调的由来,李伟忠介绍说,哈尼族先民部落在迁徙过程中分工明确,劳动强度有轻有重。因此,虽然同住在一个地方,但劳动中形成的民歌歌调却各不相同。这直接反应在墨江目前九个哈尼族支系(卡多、碧约、豪尼、白宏、腊米、切弟、阿木、卡别和西摩洛)个性鲜明的民歌中。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在极大的改善并不断提高哈尼人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着哈尼口碑文化中民歌的保护、发掘与传承。他们以学校为民族音乐教育的突破口,在课堂上向中小学生讲解和演唱哈尼民歌。一些民歌也开始在校园中传唱;他们还鼓励有较好的哈尼族民歌舞蹈基础的乡、村成立歌舞队;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制作民歌VCD,扩大影响力;每一年或每两年还举办一届民间歌舞表演或比赛。“(哈尼民歌)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的存在,它是哈尼族先祖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是用一种很理性的方式进行传承、进行发扬。让这朵奇葩开得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