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锡绣工艺介绍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昔颜 发布时间:2012-05-14

剑河县,一个苗、侗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这里的民风纯朴、民族风情浓郁,山水秀美、气候适宜。民族服饰丰富多彩,有“五里不同天,十里不同服”之称,其中苗族服饰就有10余种,有久敢式、南寨式、柳利式等,类之多样、色彩之艳丽、内涵之深远,让人为之感叹。

在众多苗族服饰中最独特要数南寨锡绣,它可以堪称民族服饰中的一绝,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种刺绣方法。这一刺绣方法仅存于剑河县南寨乡的绕号、展溜、柳富等少数苗族村寨,他们从种棉花、纺纱、织布、上染料到成品的制作过程,全部沿袭古老的传统工艺。这里的苗民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年代迁徙而来,但从他们服饰上的花纹图案也可以看出一些当年艰辛的迁徙史。其刺绣工艺已无从考证。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基本上以蝉丝线在家织布上挑花刺绣而成,唯独南寨乡展溜附近的几个村寨的苗族妇女是用锡片来绣制,从全国乃至世界的挑花刺绣工艺用料上说也是独此一家,可以称为世界一绝。近年来,锡绣深受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喜爱和亲睐,中国美术馆珍也展现有南寨乡苗族的锡绣制品,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友人也纷至沓来,争相收藏。而南寨乡也获得了 “锡绣之乡”的美誉。

锡绣之独特可堪称世间绝无仅有,其渊源至今已无从考究。其端庄古朴的服饰特点类似于春秋战国时代武士的甲胄之风。在材料的使用上,金属“锡”与甲胄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有待进一步考证。

锡绣在材料上以金属锡最终来完成一件刺绣品,此举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当属绝无仅有,其视觉效果是粗犷的深色面料上缀以银白色的小锡节,故质感强烈、古朴而生动,特别是在阳光下与银饰相辉映,更是熠熠生辉,其色彩高贵典雅,不染俗燥;在纹饰上它所采用的图案均为高度抽象的几何纹,这一特征亦有别于传统苗绣及中国苏、湘、京、粤等绣品种所采用的具象图案,但却与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图案相似;在色彩上,锡绣主体以金属“锡”的自然色为主色调,虽在其间亦辅以彩色暗花,但若将锡绣与色彩浓艳的传统苗绣和中国其它传统刺绣品放在一起却有着鲜明的对比,锡绣色彩质朴而高贵。锡绣之于服饰,分三个部分,除夏装的背部饰件与上衣相缝贴且有自然悬垂的“雨滴线”外,前、后裙片皆是独立的饰件系于腰间,并覆盖在百褶裙上。

这里的苗族勤劳、聪慧,也不知道其先祖们从何时起用锡来做刺绣,她们绣在裙片上的一般是非常规则的几何图案,一般为9排,最多为11排,从深入调查的情况来看,能做到11排的人,都是非常精明能干、聪慧、娴淑的女孩才可以做到,这也是村寨衡量一个女孩手巧、能干的尺码。

锡绣制品主要用在前后裙片和后背上,后裙片的底色布用女儿线分成九格,每格的几何图案一致,叫鱼花,表示田、土和鱼鳞。民以食为天,即对生养他(她)们的土地和食物表示感恩。每格的格子线有三根,叫女儿线,表示村寨的姐妹们相约一起上山做农活、捉鱼、玩耍,还有团结一心的解释。

裙片锡绣部分最典型的做工是用锡分为9个单元,两头各四个部分相同,中间用一块大的尺纹图案分隔开来:

前裙片:从下往上看,第一单元为抽象的花朵形状,因为苗族是一个非常爱花的民族,不论是走亲串寨,还是逢年过节,头上都要戴上鲜艳的花朵,和其它民族的刺绣一样离不开花朵;还有一个理解为起伏延绵的山峦和纵横交错的深谷沟壑。第二单元为抽象的牛鞍,称为牛鞍花,牛鞍代表他们的劳动工具。牛,在苗族人心目中占据着很大的位置,大凡各种祭祀和重大的节日活动都要放牛角斗、杀牛祭祖。牛,也是他们赖以生息的劳动工具,所以锡绣也离不开牛,表示他们的崇敬之心;第三单元表示抽象的实物——秤勾,这是他们希望像商人一样拥有丰富的商品和丰厚的食物;秤,能够称量食物的重量,也代表公平,他们希望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表达苗族人民良好的生活愿望;第四单元为小人头,表示住在房子里的小孩子;第五单元是两头的小单元分隔为的大面积图案,有耙纹、文花和尺纹,使用最多、最典型的图案是尺纹,表示苗族人用来丈量的工具;尺纹图案凸向边缘的角称为屋梁,表示居住的房子,临边的三角为起伏延绵的山峦沟壑。

后裙片:图案基本一致,第二单元的牛鞍图案换上了秤勾,第三单元换上小人头,第四单元小人头换成了大人头图案,大人头图案表示居住在房子里的青壮年人及老人。其前后裙片最大的区别是:前裙片没有紫色暗花,后裙片的锡绣间用丝线点缀有暗紫色小方块暗花,前尺纹图案的比例比后尺纹图案大些。

在衣背领脚5厘米处逢有一张长20厘米,宽17.2厘米的背褡,上面绣制的图案叫细格花,也称为尺纹。背褡下方吊有一排锡线,称为滴水线,表示屋沿的滴水,有风调雨顺、年年盈余的良好愿望。

从锡绣的整体图案来看,有田、土、尺子、房屋、小人、大人等等,表示他们崇尚美好的生活环境,儿孙满堂、风调雨顺、年年盈余的良好愿望。

锡绣饰品的前裙片(前摆)与后裙片(后摆)及背部饰件(背搭)不仅图案有所区别,而且在工艺流程上也不相同。前摆的制作是先在未经浸染的白色家机布上用黑色棉线将图案绣成,然后浸染浆制, 最后将图案上的棉线挑出,再用小锡片将其包裹并镶边而成;而后摆及背搭所用的面料则是用预染好的暗色调彩色棉线按一定的图纹织成.底纹绣制分两道工序,先用单色棉线按传统图案刺绣,然后用彩色丝线(暗)在图案的空隙补绣其它花饰,锡片沿单色图案包裹完成后,其效果是在锡纹的间隙中还可见到丝线绣制的彩色暗花。锡绣最后一道工序所用的锡现今多采用由民贸公司销售的工业化生产的锡片,据说,早年他们多从货郎手里购置锡锭,使用时经溶解、浇在石板上加工而成。

锡绣工艺独特,技术性强,耗日长久,苗族少女于婚前多不参加繁重劳动,闲暇之余为自己绣制嫁妆,至多能做两套。

锡绣工艺当属苗族母系文化,其技艺纷繁。苗族少女多从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吸取,锡绣图案没有苗族其它支系的剪纸或手绘粉本,女子出嫁时,母亲均以绣好各种底纹的图案为嫁妆之一相赠,如此世代相袭。

锡绣的图案变化莫测,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我们在普查当中获知的图案有:花角、牛鞍、秤勾、小秤勾(临边有三角图案)、大秤勾(临边有三角图形)、小秤勾生枝、大秤勾生枝、小人头生枝、六枝花、耙花、花簇、文花、尺纹、鸡爪。经过专家多次考证,都没有得出正确的解释,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也就是锡绣的魅力所在。放在实用上,它是苗族的盛装,只有在重大的节日里才会穿上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民族服饰;放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是我们研究民间文化的一个重大课题,它几何形图案的含意一直是我们至今都无法求证的难题;它的刺绣技艺从哪里传来?还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而来?它是从什么年代开始产生,为什么要用锡而不用线?这都是我们需要考证的和研究。

分享到:

上一篇:白族的墙介绍   下一篇:满族的鞋子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布依族蜡染工艺
布依族蜡染的图案
汉绣 苏绣 蜀绣针法比较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