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和鼓楼一样,也是侗族人民建筑艺术的精华。侗族人民在环绕村寨的河流上或穿寨而过的小溪上,建起一座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花桥。花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铁钉和铁部件,结构极为合理。他们还在桥身上建起一个长廊式的建筑,把桥身完全遮盖起来。长廊上有供过路人休息的长凳。因为人们可以在桥上避风躲雨,所以花桥也被人们称为风雨桥或长廊风雨桥。
从结构上花桥可以分为亭阁式和鼓楼式两种。桥面上有亭阁式建筑的是亭阁式花桥,这种花桥在侗族地区是常见的。在比较宽阔的河面上,往往在大桥长廊上加盖3至5层的四檐四角的鼓楼式建筑,这便是壮观的鼓楼式花桥。
位于贵州黎平县地坪乡的花桥,横跨在美丽的南江河上,桥身长约70米,宽约4米,距水面高8米。桥上建有三座桥楼,中楼高约5米,是一座五重檐四角攒尖顶的鼓楼,顶上安装有葫芦宝顶,桥两端是三重檐歇山顶高约3米的鼓楼。桥翼角巧装套兽,横廊顶脊装饰泥塑鸯鸯、凤凰。廊内两侧绘有侗族风俗画和花鸟山水画,形象生动。桥北端配建一座高约9米的六角攒尖顶的风雨亭。亭中常住着一位老人,他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在这里沏上茶水,供来往行人饮用。桥的柱头上挂着一捆捆由热心的侗族妇女扎制的草鞋,为行人提供方便。隆冬季节,寨里的人还轮流挑柴来生火,供行人歇息时取暖。这些暖人的情意,显示了侗族人民乐于助人,热情待客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