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火葬、风葬并存。正常老死和病死者,以棺盛殓,实行土葬。每个“莫昆”都有自己的公墓(家族墓地),按辈份先后,自北向南代代埋下去。孕妇,产妇亡故者,患传染病死者,死于外地尸体不全者、无子女者、姑娘和小孩,皆实行火葬,将骨灰装入木匣或互罐入公墓埋葬。不满周岁的死婴或因天花而死的儿童,装入柳条筐,挂在远离村屯的树上或事搭好的木架上,称为风葬。人死后要剪下指甲放于手心,下铺黄色被褥子,头枕鸡形装草的枕头,头顶煮熟的公鸡,子孙均戴孝,本族男女皆来凭吊哭丧,每日三次,八夜子孙睡在灵旁守灵。死后三日入殓,入殓时不准将眼泪掉在棺内。棺材是“介”字形满洲材。供品有猪、鸡等,把小刀都反插在供品上,表示阴阳间。出殡有当日出的、三日七日不等。临出殡前,亲人子女们开棺嘘抑告别,钉棺盖时长子减跪躲钉(忌用铁钉子)。殉葬品有死者生前所有什物,富户有杀马殉葬的遗风,清光绪14年(1888)年始,倡导以纸马、纸牛、纸人、纸银金库来代替活牛活马。三天会坟填土。七天晚上,全家和亲戚聚集、不哭、饮酒回顾死者一生。载孝三个月。其他规矩大体以汉族相同。解放后,原有的习俗逐步简化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