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达斡尔族人的先民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南至黑龙江北岸的河谷地带。17世纪中叶以后逐步迁到嫩江流域、呼伦贝尔、爱辉及新疆等地。17世纪前,达斡尔族已结成村落,聚族而居。渔猎业是传统的生产活动。南迁后农业迅速发展。1947年达斡尔农区进行土地改革,牧区实行牧场公有、放牧自由。1952年开始建7个达斡尔民族乡,1958年8月在内蒙建自治旗。
二、江北时代
17世纪以前,达斡尔族在黑龙江北岸时,已结成村落,聚族而居,有雅克萨、多金、铎阵、阿萨金、兀库尔、吴鲁苏穆丹等坚固设防的木城,是当地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
三、后金统治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次年即征服黑龙江中游萨哈连部,取其11寨,以后相继征服自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以东全部外兴安岭以南地区,原属明朝奴儿干都司各卫所全改属努尔哈赤后金政权。
四、避俄内迁
顺治元年1644清兵入山海关后,无力顾及入侵的沙俄殖民者,达斡尔与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人民陆续从江北内迁。清廷把迁至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居民编为杜博浅、莫尔丁、讷莫尔3个“扎兰”队,由理藩院管辖。
五、布特哈八旗
雍正九年1731,清廷又将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按姓氏为布特哈八旗,设副都统衔总管管辖,其中达斡尔原来的3个“扎兰”,分别编为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为便于统治达斡尔族人民,清朝统治者任命该族一些上层人物为佐领,其中少数还擢升为将军、都统、办事大臣等,逐渐使他们形成为本族内部的统治阶级。
六、抗俄保家
清末废布特哈总管,管辖制度稍有改革。达斡尔族人民素以勇敢善战着称。17世纪中叶,沙俄殖民者侵入黑龙江流域时,达斡尔族人民进行了顽强抵抗,受到清廷的赞赏。清朝统治者在200多年间,多次征调达斡尔人民戍边,远达新疆,使该族人口和生产发展受到影响。八旗的建立,加速了达斡尔族社会逐步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物资上的交流,密切了达斡尔族同汉族、满族人民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