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长鼓舞历史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连翘 发布时间:2011-11-05

朝鲜族长鼓起源于印度细腰鼓,又名“杖鼓”,历史曾流行于中原地区。朝鲜族民间乐器。历史悠久、构造独特、音色柔和,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

朝鲜族长鼓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公元4世纪时,细腰鼓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而后又东传朝鲜。

长鼓为古代细腰鼓的变体。隋唐时期,我中原称长鼓为“都昙鼓”、“毛员鼓”和“腰鼓”,当时虽未有长鼓之名,但实际已用于宫廷九、十部乐的天竺、龟兹、西凉、疏勒、高昌和高丽诸乐中。宋代长鼓以“杖鼓”之名载入史册。宋代《乐书》:“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沈括《梦溪笔谈》:“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日杖鼓,一头以手拊之”。

隋唐时期,我中原称长鼓为“都昙鼓”、“毛员鼓”和“腰鼓”,当时虽未有长鼓之名,但实际已用于九、十部乐的天竺、龟兹、西凉、疏勒、高昌和高丽诸乐。宋代长鼓以“杖鼓”之名载入史册。

到了元代,《元史·宴乐之器》对杖鼓记载尤详。《元史·礼乐志》:“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

近百余年来,杖鼓在我国中原逐渐消声匿迹,而在朝鲜族人民中广为流传,遂改名为长鼓。长鼓作为民间打击乐器,在农乐舞队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情绪高昂时,长鼓手常常随着众人一起翩翩起舞,因其身前挎着长鼓,故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的形体动作,逐步创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而被称为“长鼓演戏”。后经历代艺人创造丰富,长鼓舞便在20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式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每逢佳节之日,民间常出现跳长鼓舞者,深受群众欢迎。延边歌舞团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将长鼓舞搬上舞台,从而扩大了长鼓舞的影响,60年代又在独舞的基础上,创作出长鼓的群舞表演。长鼓舞不仅鼓技惊人,花样翻新,亦在于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人美好的艺术享受。

分享到:

上一篇:朝鲜族的族称族源   下一篇:上实际的朝鲜族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朝鲜族普及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族教育的发展
朝鲜族重视教育的传统
朝鲜族曾是开发东北边疆的北国稻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