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太和城遗址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连翘 发布时间:2011-11-02

南诏太和城位于大理古城南7.5公里、苍山佛顶峰麓、太和村一带。太和城原为河蛮城邑,城内还建过小城金刚城及南诏避暑宫。立有南诏德化碑,碑阴题名41行,是研究南诏初期阶层的结构,职官制度的重要资料,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诏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的鹤顶峰麓,距大理古城南7.5公里.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现存苍山顶的金刚城及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多依山势用土夯筑而成,残存的北段城墙高出地面约3米,厚约5米。太和城西依苍山,东临洱海为天然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南、北城墙相距约500米,城内立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

太和城原为河蛮(白族的先民)所建立的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沼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攻占太和城。次年(公元738年)以太和城为都城建立南诏政权,直到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止,历时42年,太和城是南诏前期的都城。山顶有金刚城,建有鹤顶寺,在洱海金梭岛上建有南诏避暑宫,可供考察、游览。

可从大理古城或下关乘中巴前往,从下关出发约需15分钟,票价2元,路旁可以看见有“太和城遗址”的标牌。

为研究南诏的形成、社会制度、云南各民族的关系、南与唐王朝和吐善的关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献资料。碑阴题名41行,是研究南诏初期阶层的结构,职官制度的重要资料,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开元25年公园737年,蒙舍诏皮罗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739年建都太和城至779年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太和城作为南诏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40年之久。今《南诏德化碑》尚存。元郭松年《大理行记》记太和城:周回十有余里。城废于明初。南诏德化碑立于赞普钟十五年即唐太历元年(公元766年),是南诏王阁罗风被迫叛唐投吐蕃以后,为说明阻绝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不得己叛唐而立的。碑文内容丰富,对南诏初期历史叙述极为详细,着重讲述了南诏和唐朝原的密切联系及双方交恶的经过,双方三次兵戎相见,最后南诏归吐蕃的过程。为研究南诏的形成、社会制度、云南各民族的关系、南与唐王朝和吐善的关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献资料。

兴起于巍山的南诏在唐王朝支持下,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了五诏。同年唐玄宗封南诏王 皮逻阁为“云南王”,这标志着南诏国的建立。此前,洱海周围还有许多小部落,史称“西洱河蛮”。他 们为抵御其它部落的侵袭,在洱海沿岸建筑了一些城邑,其中较大的一座便是太和城。南诏在统一五诏的前一年(公元737年)便兼并了一些“西洱河蛮”,占据了太和城。公元739年,南诏国将都城从巍山迁到太和城。太和城的“和”,为夷语山坡之意,所以太和城的意思就是筑在山坡上的城。

分享到:

上一篇:元世祖平云南碑   下一篇:崇圣寺三塔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苍山神祠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