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覃金娥 发布时间:2015-09-18

壮族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规范化文字,使得壮族医药理论在很长时期内得不到系统的发掘整理和文字总结,因此缺乏系统的文字记载。医疗经验除了在一些史书、志书中有分散的记载外,主要是通过民间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和发展,近十多年来的发掘、整理、研究和总结,依靠现代自然科学的许多先进成果,以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对壮医药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验证和理论思维,到现在壮医基础理论已初具雏形,形成了理论框架。

壮族医药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壮医药缺乏理论基础,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人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随着对壮医药的挖掘和深人研究使研究人员对壮医药有了飞跃性的认识,并对之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了初具维形的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壮医药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在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壮医药学专家黄汉儒主任医师著成的《壮医理论体系初探》一文中得到了详细阐述,并于1995年5月下旬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召开的由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中医学院主办的首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上宣读,首次向全国民族医药专家学者论述了壮医理论体系的框架和轮廓,受到与会者的广泛重视。该文后来进一步完善著成《壮医理论体系概述》一文,全文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和《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年第6期。该文从天人自然观(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生理病理观(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病因病机(毒虚致百病)、诊断方法(重视目诊,多种诊法合参)、治疗原则(调气解毒补虚)、治疗方法(外治法、内治法、内外兼治法)等方面对壮医理论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该理论体系1997年被收载于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编写(陈士奎、蔡景蜂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医药概览》一书中,确立了壮医药的学术地位。

随着壮医临床运用的继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壮医理论将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得到补充、修正和完善,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得到提高,古老的壮医,必将从理论到临床,以联新的面貌自立于祖国医学和世界传统医学之林。

分享到:

上一篇:壮医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壮医药的研究进展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壮医指诊
壮族人的保健方法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