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学的谷道虫症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覃金娥 发布时间:2015-09-16

谷道虫症是以脸色蜡黄,身体消瘦、食欲异常、脐周疼痛、时作时止、大便下虫或肛门瘙痒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中医诊为“小儿虫病”,西医诊为“小儿肠道寄生虫”。

病因病机:由于小儿地上爬玩、双手接触不洁之物、吮指、未洗手而摄取食物、食用未洗净之生冷瓜果、饮用不洁之水等,吞入虫卵,使谷道受扰,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小儿反复阵发脐周疼痛或反复脐周隐痛,喜按,无压痛,有异常饮食嗜好,食欲不振或食欲而消瘦,夜眠不安,磨牙,因鼻痒而挖鼻,咬手指,脸色蜡黄,身体消瘦,流清口水,大便带虫,想呕或呕吐,呕吐清水或黄苦水,肚子可有肿块,按之可移动。

治疗原则:驱除虫邪,调理谷道。

内治法:①土荆芥穂,研末,每次6~9克,开水送服,每日1~2次,连服3日。

②青矾30克,乌豆(炒熟)150克,研末,炼蜜为丸,每次服15克,姜汤送下,每日2次。

③榧子肉9克,乌梅、花椒各6克,老姜4.5克,白糖3克,水煎,空腹顿服,每日1剂,连服2剂。

④雷丸、芜荑、鹤虱各6克,使君子肉9克,川椒1.5克,雄黄0.9克,水煎饭后服,每日1剂,连服2剂。

⑤黑丝瓜子仁,儿童服30粒,空腹嚼服,每日1次,连服2曰。

⑥鲜苦楝根白皮,每次12~15克,稍大儿童可用20克,水煎,早晨空腹服,2至3日为1个疗程,5岁以下儿童惧用。

针灸疗法:①肚痛剧烈:针刺天枢、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等穴。

②蛔厥:配合新针疗法,先刺迎香透四白、胆囊穴,后刺内关、足三里、中脘、人中。

③蛔入阑尾:配合针灸治疗,取足三里、阑尾穴等。

预防及护理:①做好粪便管理,合理积肥,施用肥料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

②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不在地上爬玩,不吃生的蔬菜及未洗净的瓜果,不饮生水,以避免虫卵从口而人。

③加强卫生宣传工作,做好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分享到:

上一篇:壮医学的小儿伤风   下一篇:壮医学的小儿毒痢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壮医指诊
壮族人的保健方法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