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的天人自然观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覃金娥 发布时间:2015-09-02

壮族聚居和分布地区处于亚热带,虽然平均气湿较高,但四季仍较分明;日月穿梭,昼夜更替,寒暑消长,冬去春来,使壮族先民很早就产生了阴阳的橛念。加上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流及受其影响,阴阳概念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就更为广泛,自然也被壮医作为解释大自然和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种种复杂关系的说理工具。《广西通志卷十七》(明)称:壮族民间“笃信阴阳”。著名壮医罗家安在其所著《痧症针方图解》一书中,就明确以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盛阳盛对各种好症进行分类,作为辨证的总纲。总之,壮医认为大自然的各种变化,都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平衡、阴阳转化的反映和结果。阴盛阳盛的说法较为特殊,其形成可能是与壮族地区气温既偏高同时雨量也充沛的自然现象以及某些痧症的特殊症状表现有关。壮医有时也引进中医五行学说作为说理工具,但大抵停留在事物属性上,很少涉及到五行生克传变之类。因此总的来说,五行学说毕竟没有成为壮医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壮医关于天地人三气同步的学说,是柳州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名老壮医覃保霖先生在《壮医学术体系综论》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对河池、柳州、南宁、百色地区(均为壮族聚居地区)民间壮医的实地调査中,也证实确有此说。天地人三气同步,是根据壮语“人不得逆天地”或“人必须顺天地”意译过来的。其主要内涵为:(1)人系天地之气而生,为万物之灵。(2)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周期,受天地之气涵养和制约,人气与天地气息息相通。(3)天地之气为人体造就了生存和健康的一定“常度”、但天地之气又是在不断地变化。日夜小变化,四季大变化,是为正常变化;而地震、火山、台风、洪水、陨石雨等则是异常变化,是为灾变。人作为万物之灵,对天地之气的变化有一定的主动适应能力,如天黑了会引火照明,天热了会出汗,天冷了会加衣被,洪水来临会登高躲避等。甚至妇女月事也与月亮的盈亏周期有关。对于天地气的这些变化,人如能主动适应,就可维持生存和健康的“常度”;如不能适应,就会受到伤害并导致疾病的发生。(4)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是一个有限的小宇宙单元。壮医认为,整个人体可分为三部;上部天(壮语称为“巧”)包括外延;下部地(壮语称为“胴”),包括内景;中部其象人(壮语称为“廊”)。人体内三部之气也是同步运行,制约化生,才能生生不息。形体与功能相一致,大体上天气主降,地气主升,人气主和。升降适宜,中和涵养,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嘛自安,并能适应大宇宙的变化。(5)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共同形成了人体的适应与防卫能力,从而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的健康境界。

分享到:

上一篇:壮医的生理病理观   下一篇:壮医药的发展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壮医指诊
壮族人的保健方法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