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医学的基础理论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昔颜 发布时间:2012-06-25

四大物质学说又称四要素学说。它是古代维吾尔族的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也是维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维吾尔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通过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体验,认识到自然界的四大基本物质-火﹑气﹑水﹑土,影响和制约著万物的生﹑长﹑盛﹑衰。

火(太阳)位在高处,量为最轻,稀而无色,能发热。以升为特点,在一年四季﹑一日昼夜中,调节天地寒热,能给万物热量,使万物分解﹑成熟,能熔解或改变坚硬物质,能调节水﹑土之寒,使万物成色。属性为乾热。

气(空气﹑风)位于水火之间,量比火重,比水轻,因此在火之下,水之上。以动为特点,能调节太阳对水﹑土的强烈影响,填补空间,无孔不入,促进物质代谢,在万物生存中起重要作用。属性为湿热。

水位于土之上。量比土轻﹑比气重,以流为特点,在所有生物的活动中,输送和溶解所需要的营养,防止万物由于太阳(热)的影响而被分化﹑腐蚀,通过各种渠道排泄万物所产生的废物。属性为湿寒。

土位于水之下。量为最重,以静(沉)为特点,能保持万物的形状,提供生存场面,保存营养物,调节水所引起的过湿和火所引起的过热,从而保持平衡;还能对有些物质起到分解加工的作用。属性为乾寒。

自然界中任何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既有相互滋生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古代维医认为火﹑气﹑水﹑土四种物质对人体有重大影响,于是对这四种物质的属性进行研究,并作了广泛的联系。例如,把各种体液﹑器官﹑组织﹑生理和病理现象,按事物的不同属性﹑作用﹑形态分别归属为四大物质,藉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各种疾病进行辨证论治,以便达到除病延年的目的。实际上维医的这种按四大物质归纳事物的方法并不注重物质本身,而是按其特点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如火的性质为乾热,特点是上炎,因此凡有这种特性的事物便称之为火。这四大物质之间又有著相生﹑相克及半生﹑半克的关系。例如,火克水,水克火,土克气,气克土是相克关系;火与气,气与火,气与水,水与气,土与火,火与土,土与水,水与土是半生﹑半克关系。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的变化与发展。相乘和相侮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四大物质中任何一种太过或不及都可引起相乘或相侮。相乘是过度的相克,相侮是反向相克又叫“反克”。维医用相乘﹑相侮解释各种病理现象。

气质学说由四大物质的性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新的属性,称为气质。自然界所有物质均有气质,其属性由四大物质中的某一种物质的偏盛而决定。气质分为平和气质和非平和气质。维医学尤其重视人类的气质。

平和气质在相互对立的属性中,不受制约,保持中庸,处于自然的相互适应的状态,叫平和气质。它又可细分为八种,即不同类型平和气质﹑同类型平和气质,不同性别型平和气质﹑同性别型平和气质,不同地域型平和气质﹑同地域型平和气质,个人型平和气质﹑状况型平和气质。

非平和气质非平和气质分为单纯型非平和气质及复杂型非平和气质。其中单纯型非平和气质又分为绝对热性﹑绝对湿性﹑绝对寒性和绝对乾性四种气质。而复杂型非平和气质也可分为乾热性(火)﹑湿热性(空气)﹑乾寒性(土)和湿寒性(水)四种气质。

人类的气质人的自然气质有四种,它不是以自然环境对人的面容肤色等的影响,而是以身体的自然状况为标准。

乾热气质的特徵。目色偏黄,口苦舌乾,体热,喜凉处及冷食,脉强带数,小便微赤偏黄。此外,在心理状态方面也有相应的特点,如急躁易怒,动作迅猛,敏感粗忙,感情强烈,克制力低,少寐等。易患神经系统疾病﹑肝病及消化系统疾病。乾热性药物及食物均有不利影响。

湿热气质的特徵。湿热气质是最佳气质,这种人的肌肉﹑脂肪较为发达,热量较高,面色红润,皮肤光泽,动作灵敏有力,口甜,多哈欠,睡眠多,手脚容易麻木等。心理方面的特点是性情愉快﹑开朗,思维能力较强,对外界较敏感,克制力较强。易患皮肤病﹑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等。对这种人湿热性药物及食物均有不利影响。

湿寒气质的特徵。面色白,皮下脂肪较多,皮肤透明松软偏凉。心理方面的特点是,性情较沉重,对外界反映迟钝,兴奋迟缓,兴奋後恢复原状较慢,体力﹑智力比湿热气质者差。易患关节炎﹑瘫痪等,但容易治疗。湿寒性药及食物均有不利影响。

乾寒气质的特徵。身体肌肉较紧,但形体较瘦,身体较凉,脂肪较少,面稍黑,少寐等。心理方面的特点是,性情较忧郁,感情脆弱,爱空想,胆小,较多不切合实际的思维,正确思维能力较低,精神痛苦,不愿交往,易患精神和神经性疾病。

四种体液学说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在肝中产生的各种液体总称为体液,分为胆液质﹑血液质﹑黏液质和黑胆质四种。它们贯穿于整个人生,在体内自然形成,对健康和疾病起很大的作用。它们在体内不断地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保持著一定的平衡状态。四体液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的,属性之间的对立(矛盾)是绝对的。四种体液分为正常体液和异常体液两大类。

正常体液系指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活力,并适合于该人气质的体液。它分为四种:

胆液质。一种色黄﹑味极苦的烈性液体,性为干热。产于肝,流入胆囊变稠,通过胆道滴入肠道,分解脂肪,帮助消化,有刺激加速肠的蠕动,促进粪便的排出,以及防毒﹑解毒的作用。与“火”相似,故被认为“火”在体内的象征。胆液质偏盛者气质为乾热,精神状态灵活,易怒,体轻形瘦,眼﹑舌较黄,少寐,脉细带数,小便偏黄等。这种人也被称为胆液质气质者。

血液质。为最好的一种体液,也是人生存的基本物质。色为红,味微甜,属湿性。源于骨髓,位于肝脏。与“空气”相似,故被认为“空气”在体内的象征。血液质通过血管循环于全身,将营养物和从肺部吸取的清洁空气(氧气)送至身体各部,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并且将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废物和不清洁空气(二氧化碳)通过肺﹑肾﹑汗孔等排出体外。血液质偏盛者气质为湿热,其面色红润,心情开朗,有力,胖瘦适宜,睡眠较好,通常身体健康等。脉洪大,小便淡红。这种人也称之为血液质气质者。

黏液质。产生于人体的各种营养物及液体,是储存于每一个组织的极小单位之间的蛋清体液。它属性为湿寒,与“水”相似,故被认为是“水”在体内的象征。古代维医学家称之为:还没成熟的血液,在必要时可以变成血液。黏液质偏盛者气质为湿寒,其面目苍白,舌淡苔白,肌肉松软,形体肥胖,性情沉静,嗜睡,易流口水,脉大迟,小便清长。这种人也被称为黏液质气质者。

黑胆质。色暗黑﹑味臭而酸的液体。位于脾脏,属性为干寒。它容易沉淀,故有保持各器官形状的作用;能制约胆液质﹑黏液质的过盛,防止其他体液从各自的渠道中流出蔓延;储存各种营养物,为各乾寒性器官(如:骨骼﹑软骨﹑筋﹑韧带等)提供黑胆质。此外,还是心理过程的物质基础。黑胆质与“土”相似,故被认为[FS:PAGE]是“土”在体内的象征。黑胆质偏盛者气质为乾寒,这种人面容及舌质暗黑或近似青蓝,少寐,易怒,感情脆弱,容易激动,思维较快,脉迟,小便较黄或近似青蓝。这种人也被称为黑胆质气质者。

异常体液系指超出了肝脏产生体液的正常状态,并且在数量﹑质量上有了变化,对人体无利或有害的体液。四体液的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它在正常的生克条件下才能形成。四体液脱离自然的正常状态是发生疾病的原因。

异常体液分为四种:异常胆液质,异常血液质,异常黏液质,异常黑胆质。

器官学说人体各器官分为支配器官和被支配器官两大类。

支配器官支配器官不但是维持生命力和精神力的器官,而且是它们的始源。支配器官使人得以生存和繁殖,并且在管理人的智力﹑体力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还通过被支配器官从总体上调整﹑充实和控制全身的生命活动,保持全身的整体性。它包括脑﹑心和肝。心﹑肝同时又是主要的被支配器官。

被支配器官根据被支配器官的位置﹑功能及性质,又分为主要被支配器官和次要被支配器官。主要被支配器官。系指在支配器官的作用下,对其他器官有重要影响,并通过其他被支配器官进行自身功能活动的器官。它包括肝﹑心﹑肺﹑神经﹑肾﹑胃﹑肠﹑胆﹑脾等。次要被支配器官。它们能将人体各个机构相互联结,以保持人体形态为有机的整体,并在体力运动中起间接的服务性作用,如骨骼﹑肌肉﹑肌筋﹑韧带﹑腱膜等。

器官的气质了解每个器官所特有的气质,掌握其发生疾病的倾向性,选择与之相适合的诊治方法,这对提高疗效具有特殊的意义。各器官的气质特点如下:心。心的原有气质为乾热,但由于它在两肺叶之间,并且血液不断通过心脏流动,故它的气质变为湿热。肝和肌肉。肝靠心脏输来的血液供养自己,肌肉也与血液直接接触,因此,肝和肌肉的气质也是湿热性的。食道﹑十二指肠和小肠。食道位于两肺之间,并在心的右侧,胆液质流入十二指肠,因此,它们的气质均为湿热。胃。虽然它的原气质为湿热,但由于受到胃液及黑胆质寒的影响而变成倾向于湿寒。大肠和膀胱。其功能是暂时储存及排泻废物,并且远离热性气质的器官,故其气质倾向于干寒。脾。它因保存黑胆质,故气质为乾寒。脑﹑脊髓﹑脂膜及组织液。它们的气质及骨关节间液的气质均为湿寒。骨骼﹑筋肌﹑软骨﹑韧带﹑腱膜﹑头发及指甲。它们的气质均为乾寒。肺。其原气质为湿寒,但因经常活动,且位于心脏两侧,既不偏干,又不偏寒,故其气质为湿热。皮肤。其气质虽然被认为与个人的气质相同,但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变为倾向于干的平和。手。在所有器官中,手尤其是食指指端的气质最为平和,其他手指及手掌﹑手背的气质则较为平和。肾。肾与其周围脂肪的气质均为湿寒。

力的学说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推动智力和体力活动的因素称为力。根据力的存在部位和功能可将其分为生命力﹑精神力和自然力三种。

生命力心脏是生命力的中心。生命力通过心脏的活动产生和完成大小血液循环。虽然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的控制能力是由精神力来完成的,但这些心理现象实际表现于心脏。

精神力其中心在脑部,分为感觉力和活动力。

感觉力。可感受来自人体内外器官传送的各种知觉(信息)。分为体外感觉力和体内感觉力两类。

体外感觉力又分视觉力﹑嗅觉力﹑听觉力﹑味觉力和知觉力五种。外界各种事物的颜色﹑形状﹑气味﹑声音以及冷热﹑乾湿﹑软硬等均通过体外五种感觉器官(眼﹑耳﹑舌﹑鼻﹑皮肤)的感觉力传送到脑[FS:PAGE]的前部并在那里得到反映。体外感觉器官虽然能感觉出事物的物质一面,但对其内容和活动却不能作出判断,这只能靠体内感觉力来完成。

体内感觉力也分为五种,即共觉力﹑印象力﹑判断力﹑感应力和记忆力。共觉力──体外五种感觉器官所感觉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反映在共觉力之中,并在那里得到统一。眼睛看到的东西耳朵感受不到,而共觉力则同时感觉出不同感觉器官所反映出来的感觉。印象力──为思考﹑想像和回忆力的统称。各种感觉器官所感受的事物的内容反映在共觉力的中心,虽然产生感觉的事物已经消散,但其形像﹑气味等通过思考﹑想像力来保存,并能通过回忆力加以再现。判断力──大脑高级神经的思维活动,是支配智慧和理智的中心。它能够把印象力保存的内容逐一地分开或组合,从而作出总结或判断。感应力──联想事物的含义和内容的中心,是一种自然而奥妙的力。它能辨别出利与弊,好与坏,胆大与畏惧,喜与怒,爱与恨,哀与乐等的内容,是一种自然(天生)的现象。记忆力──保存人的神经系统所反映的一切内容的精神仓库。

活动力。分为激发力(成因力)和工作力两种。激发力──激发人做或不做某种事﹑进行或回避某种行为的力。例如,一个人打算做一件事,但如果没有激发力,就不会产生向往和追求。所以激发力又称为志向力或向往﹑追求力。志向力中又包括反抗力,如一个人想做一件事,但受到某种不利的刺激,为保护自己便可产生反抗力。工作力──完成一项活动的力,可发动有关器官协调工作,并且需要智慧力的协助。

自然力系指为补充生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通过生命力﹑精神力而从脑﹑心﹑肝等器官产生的的力。它从胚胎时期开始营养人体全身,为人体的成长和成熟打下了基础。当自然力不足时,会引起精神力和生命力的异常,破坏支配器官或被支配器官的功能,甚至使四体液失去平衡,导致全身营养不足性疾病。自然力的中心在于肝脏。它分为先天(原发)力和后天(继发)力。先天力──系指男性的睾丸﹑女性的卵巢的自然力。後天力──产生胚胎後的力。

素质学说管理人体的整个生命力和各种正常活动,能及时地纠正所出现的异常并能预防各种疾病的力称为素质。它是人体自然力的总合,能针对各种疾病产生抵抗力,如有些人生病後不经治疗也能自愈。人体内不断发生各种运动和变化,并且产生智力和体力。当人体发生某一种疾病时,素质会立即集中人体的各种力量进行反抗。如果素质的力量超过疾病的力量,就能消除疾病,恢复健康;如果素质的力量不足,则会向体外求援,这些援助就是饮食和药物。有经验的医生善于观察这些现象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援助素质,以治愈疾病。素质对人体的各种变化很敏感,如有异常现象能及时反映出来,并加以纠正。故维医较为重视人体的素质。

形神学说“形”系指人的体质和性别差异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例如,小儿多患麻疹﹑百日咳﹑天花﹑猩红热等传染性疾病,中年人和老年人中体形较胖者多见支气管炎﹑瘫痪﹑心脏病和动脉硬化﹑高血压﹑脑溢血﹑关节炎等疾病;体形较瘦者多发生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以及胃病;妇女则多见癫痫﹑歇斯底里及神经性疾病。“神”系指体液中所产生的一种力量。这种“神”存在于各支配器官和被支配器官中。维医学书籍中的所谓“神”,不是哲学中的“灵魂”而是一种活跃的气体,它维持各种器官的正常功能。

健康学说维医学特别重视与人体健康和疾病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条件的作用,如饮食﹑空气﹑卫生﹑衣著﹑起居﹑安宁﹑体力活动﹑适当的工作和休息等。这些在维医古籍中称为保健所必需的条件。

新鲜空气人如果离[FS:PAGE]开了空气就不能生存。空气的新鲜和洁净对生命尤为必要,因此,需要防止空气污染,经常保持环境空气新鲜。

饮食饮食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直接的关系。古代的维医学者已认识到“病从口入”的道理,强调要重视食物和饮水的卫生。人的物质代谢是不断进行的,如果不能经常地摄取营养,则人体物质代谢中所消耗的营养便得不到补充。为了让规定量的营养运送到身体各部以保持身体健康,就需要注意饮食的质量﹑数量﹑洁净及饮食时间。

动与静动与静是保持健康所必需的条件之一。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人,身体器官受到锻炼,肌肉和筋骨强健敏捷,精神振作,可避免懒惰﹑软弱﹑肥胖﹑四肢无力﹑嗜睡等毛病。心﹑脑﹑肝的功能,血液循环,体内物质代谢等均能保持良好状态,食欲较强,入睡较快,精神健旺,体力充沛。不从事体育活动的人,则身体软弱松散,内脏功能不佳,面色枯黄,懒散无神,易患瘫痪﹑风湿热﹑痔疮﹑高血压﹑肥胖﹑水肿以及贫血等疾病。

在进行活动之後,休息(静)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从事较强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以後,应当休息一段时间。

睡与醒适当的睡眠对人的脑力和体力活动是有益的。人睡眠时,除了心脏和肺以外,其他器官都要休息,心脏和肺的工作也有所减轻,疲劳会消除,体力会更新,物质代谢会得到改善,懮愁烦恼会暂时搁置起来。

古代维医学家认为睡眠时间一昼夜6小时为佳,婴儿一般要睡16~18小时,青年人睡7~8小时,老年人睡7小时皆为正常睡眠,睡多睡少完全取决于习惯。如果睡与醒的时间不正常会引起各种疾病或加重病情。

积与泄人体一方面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空气﹑水和其他物质,另一方面也要排出,这对人的正常生活是十分重要的,维医书上称之为物质交换。正常的吸收和排泄对身体健康有益。但如果吸收多于排出会导致疾病,而排出多于吸收也是有害的。

精神状态忧愁﹑悲伤﹑恼怒﹑恐惧﹑高兴﹑爱恋等精神状态以及精神刺激与人体健康有很大关系。长期焦虑担心﹑懮愁不安,或精神受打击等会使身体消瘦,食欲减退,甚至引起神经衰弱等。同样,过度的高兴有时也可能引起不良情况的发生。所以,应当尽量避免焦虑,宽慰自己,不要感情用事,保持耐心和稳重,用冷静的态度处理事情,这有利于保持健康。

清洁卫生在维医中把讲究卫生作为健康的首要条件。强调个人卫生﹑衣著卫生﹑住所卫生﹑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孩子一出生就洗净,每周洗一次澡,经常理发﹑剪指甲﹑清除阴毛,割包皮,漱鼻孔等都曾定为卫生法则。甚至,爱护每一器官也被列入卫生规则之中。

避免恶习要避免饮酒﹑吸烟﹑吸毒以及服用其他麻醉品﹑催眠剂﹑兴奋剂等。要避免淫乱﹑虚假的感情﹑庸俗的欲念。这些恶习对人的智力﹑体力以及道德﹑健康等都有很坏的影响。维医自古以来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避免这些恶习。过分地追求性生活是有害的,房事过多使人早衰。

老人的健康保健维医认为,人的自然寿命不低于120岁,除因事故死亡外,活不到120岁者多因病夭亡。还认为消灭了疾病之灾,人都可享寿百岁以上。年龄超过60岁以上者可以称作老人。到了这时期,体力﹑智力开始退化,因此要经常检查老年人的气质﹑血液﹑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情况,心脏和肾脏的功能。

分享到:

上一篇:维医的发展史   下一篇:维医的艾扎学说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维医的临床医学
维药“苦巴旦杏”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