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织锦技艺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hzf 发布时间:2013-07-24

湘西酉水流域土家族织锦技艺主要分布于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四县的土家族聚居区。土家织锦,就是土家姑娘用一种古老的木腰机,以棉纱为经,以五彩丝线或棉线(当今也有用毛线)为纬,完全用手工织成的手工艺术品。

土家锦俗称“花”,主要有土花铺盖(土家语西兰卡普)和花带两大品种。其中西兰卡普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它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分为“对斜”平纹素色系列和“上下斜”斜纹彩色系列两大流派。花带是土家锦中普及面更广的一个小品种,它采用“通经通纬”的古老“经花”手法,几乎不需专用工具,完全在织造者两膝间完成。

土家锦的艺术特色,主要是重表现,重创造,妙在神似,它色彩鲜明,跳跃,对比强烈,线条对称,产品经久耐用。土家锦色彩绚丽,它多以深蓝或黑色作底色,再以艳丽的色彩来调和。这种清爽明快、艳丽华美的织锦,是土家姑娘出嫁时必须亲自织就的嫁妆,是衡量姑娘才华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土家先民对中原王朝的贡品,土家锦早在千余年前便进入皇宫大内,是土家与汉文化交流的物质手段之一。

土家锦共有409余种传统图纹(西兰卡普350余种,花带50余种),以独特的方式蕴含着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不同时代的文化积淀,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并多次代表中国的形象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对见证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积极意义。

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自成形以来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织锦技艺体系的基本特征。

土家织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的古代巴人时期。作为土家族先民的古代巴人,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善于纺织,其“桑蚕、麻”成为贡品。因而“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华阳国志·巴志》)

秦汉时期,土家族地区的纺织业有所发展,称它为“凡”、“布”,土家先民以布交纳赋税。《后汉书·西南蛮夷传》记载,“武陵蛮织绩木皮,染以草,衣裳斑斓……”三国时期,在蜀国诸葛亮“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的决策下,土家族地区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色技术,编织出五彩斑斓的“土锦”。

唐宋时期随着土家族地区与汉族经济交流的增多,土家族地区的纺织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社会风气,当时土家族的“布”,被汉人称为“溪布”、“峒布”或“峒锦”。

元、明、清土司统治时期,湖南、湖北土家先民用丝、棉织峒锦、峒被、峒巾、色彩斑斓,“作鹤、凤、花鸟之状”。四川秀山、酉阳、黔江以麻织“斑布”为衣。《大明一统志》载:“土民喜服五色斑衣。”西兰卡普是“溪布”最上乘的织锦,为朝廷贡品,图案多达200多种。它是以丝、棉、麻、毛线等为原料,一般以红、蓝、青色(黑色)棉线为经线,自由选择各色棉线、丝线或者毛线作纬线,用古式木织机、挑花刀(竹、牛骨制成),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手工挑织而成。

明清时期,西兰卡普工艺进一步发挥,西兰卡普被称作“土锦”、“花布”等,且大量用于服饰,逐渐形成独特的织锦程序。清同治年间编修的《永定县志》也说:“土锦绩五颜经线为之,文彩斑斓可爱,使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筒巾'。”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西兰卡普的挑织技艺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土家族姑娘,从小便随其母亲、姐姐操习挑织技艺,姑娘长大出嫁时,还必须有自己亲手编织的西兰卡普作陪嫁品,以及婚后生小孩摇篮里的小儿被面、盖裙、背袋等物,都得姑娘亲手编织。因而这种工艺得以发扬光大。

此后,这种织锦技艺代代相传。土家姑娘在木制腰机上,放上“家机布”,以棉纱为经,以五彩丝线、棉线为纬,用一把牛角或一把金属刀(要求一端尖而略微上翘),敲打、锈织。

土家织锦的工艺原始而复杂。土家织锦在织造上,沿袭斜织机的腰机式(把经线拴在腰上),眼看背面,手织正面,这就必须对纹样及色彩有娴熟的记忆和表现能力。传统的挑织方法,使经纬线浮沉均匀,结实耐用,光泽持久不败。

土家语“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按照土家族习惯,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都要在织布的机台上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西兰卡普的特点是构图大方,织工精巧,花样丰富,色彩鲜明,热烈而古朴。

起源和发展

关于西兰卡普的起源和发展,史籍中只有零零碎碎的记载。《后汉书·西南蛮夷传》所说哀牢夷”织文革绫锦“的”兰干细布,就是西兰卡普的前身,称“武陵蛮”有着“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斓”的习尚,“武陵蛮”就是历史上对土家族使用过的一种称呼。土家族长于织作的悠久传统一直保留下来,直到改土归流前后,不论男女还保持着“喜斑斓服色”的习俗。一般文献上对于西兰卡普给予了诸种不同的名称:同治年间修的《龙山县志》云:土锦“绩五色线为之,色彩斑斓可爱。俗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岗巾。”《永顺府志》云:“斑布即土锦。”“土人以一手织纬,一手用细牛角挑花,遂成五色。”所谓“岗巾”“土锦”以及“土绢、岗锦”等相似称谓皆指西兰卡普。

民俗意义

西兰卡普在土家族人民生活中有着实用的、礼俗的和审美的三方面的意义,不仅以经久耐用着称,而且是土家族婚俗中的主要嫁妆,客观上是女家经济地位的标志和女儿有无教养的凭证,在受人观赏的嫁妆行列和任人品评的新房陈设中格外引人注目。因此,土家妹子出嫁时都有自己亲手编织的土花被面,新娘父母以精美的土花铺盖陪嫁为荣,娶媳之家也以此来推测新娘针线活的巧拙贤愚。

可见,西兰卡普的编织者绝大多数都是些从10余岁左右到20来岁的青年女子,她们正处于爱情萌芽及对未来满怀着希望和幻想的年代,特地从深山里找回红花、栀子、姜黄、洞洞树、五倍子等野生植物,制成染料,将自纺的棉纱染出各种颜色,稍有空闲就坐在木机旁挑花刺绣,在木机上的纬线里填上彩色纱线或丝线,织出别出心裁的图案花样。

艺术特征

西兰卡普最醒目的艺术特征是丰富饱满的纹样和鲜明热烈的色彩。

西兰卡普的图案题材广泛,内容几乎涉及到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定型的传统图案已达200多种,有花鸟鱼虫、山川景物和吉祥的文字,还能织出民间故事、寓言等画面,题材选用与土家人生活和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土家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写照。其图案纹样包括了自然物象图案、几何图案、文字图案各个大类,其共同的特点:

一是,几何图案占着较大的比例,即使是那些取材于自然物象的描写性较强的图案,为适应彩织而化成了由方形、三角形、直线等图形和线条所剪裁组成的几何图形了。如“岩墙花”悟于山民以大小石块嵌迭为墙之理,“菜子花”得于菜花的细碎;“泽罗里”体会于水波的起伏等等。

二是,图案纹样富于变化,就单幅被面(三幅为一床)来看,有大块的纹样,像“四十八钩”、“浪苦妹”之类,有小块的纹样,如“粑粑架”之类;有以长方形为主要纹样者,如“椅子花”之类;有以六方形为主要纹样者,如“钩花”、“二十四钩花”之类;有以八方形为主要纹样者,如“桌子花”之类;有在菱形斜格中安排主要纹样作四方连续者,如“小白梅”、“实心花”、“衣张盖”之类。被面两端的“档头”(又名“栏干”,土家族语叫“卡它”)纹样也有多种,如常用的“月亮”、“猴掌”、“寿字”、“泽罗里”、“苏匹”、“扎土盖”、“藤藤花”等等,对整个被面图案有衬托之效。

三是,喜用吉利、喜庆的寓意和山区花草、鸟兽的母题:“凤穿牡丹”象征荣华富贵,“野鹿衔花”象征寿考千年,“万”字以祝人万福万寿,“龙”以喻高贵显要,“福禄寿喜”、“长命百岁”、“富贵双全”等文字图案的立意就更为明显了。从中可以看到勤劳智慧的土家族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自己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西兰卡普的装饰纹样风格,是在原始的几何纹、汉代的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各历史时期的典型图案基础上,经艺术变形、技术处理挑织而成。构图中多采用浪漫主义的概括、变形、夸张等手法,巧妙地将各种动和静的形体、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有机地结合,使整个图案既富有生活情趣,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西兰卡普图案的色彩鲜明热烈。在色彩调配上颇有讲究,有一首三字歌诀唱道:“黑配白,哪里得。红配绿,选不出。蓝配黄,放光芒。”表明了西兰卡普喜用对比色,用黑白衬托钩提。各种钩状、锯齿状、梳齿状、缝合状、连锁等边饰,加上各种多角形的小花作为点缀,又以黑色衬底,以白色镶边。于是,主次纹样由于黑白的衬托而显得既是界限分明,又是连成一体。二是喜欢用暖色,大桔黄之类为基调,用于主要部位,具体配色又是变幻无穷的。

西兰卡普在色彩运用上,既有唐代五彩缤纷的强烈对比,又有清代素雅大方的色调调和,土家人尚红、黑色,因红色系暖色,代表光明,黑色为冷色,象征庄重,故西兰卡普以红色为主,以黑色为辅,间之以黄蓝白色参差点缀。设色古艳厚重,斑斓多彩,对比中显调和,素雅中见多彩,华而不俗,素而不单,给人以明快、活泼和生机。

西兰卡普使用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织机织造,其技艺流程主要由纺捻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捡花、捆杆上机、织布、挑织等12道工序组成,另以“反织法”挑织成图案花纹。

西兰卡普多以丝、棉、麻为原料,一般以红、蓝、青三种颜色的丝、棉、麻线为经线,自由选择各色丝、棉、麻线为纬线,用古式织机、挑花刀(竹、牛骨制成),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手工挑织而成,在我国各种织锦中是独一无二的技艺。

西兰卡普可以看作是土家历史文化的沉淀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及鲜明的民族特点。主要表现在题材的选用、纹式风格、色彩运用等方面。

传承意义

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上既体现了以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工艺为内涵的品格,同时又体现了以融合各民族先进文化因素为外延的社会与时代特征。它在传播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因子来丰富发展自己。如土家西兰卡普的“福禄寿喜”、“富贵双全”等汉字题材的织锦图案,就是体现汉土文化交流的织锦工艺品,使西兰卡普不断步入更高的艺术品位。

土家锦的400多种传统图案花纹是其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时代文化积淀的独特表现方式,充分展示了土家人的创造力,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见证意义。

湘西酉水流域土家族地区是土家锦手工技艺的原生地和最后一块热土,也是全国土家族中至今仍保留民间织造风尚的惟一区域。然而,社会的变革、经济结构和文化意识的变化,正使土家族织锦技艺逐步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陷入全面濒危的境地,亟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保护。

分享到:

上一篇:土家族刺绣   下一篇:土家族挑花工艺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土家织锦的珍兽图
土家织绵九朵梅
土家传统织锦
土家织绵四十八勾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