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专家马启成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连翘 发布时间:2011-11-24

马启成是我国当代著名民族学、宗教学研究专家。历任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学系主任、民族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分院党委书记,并长期担任中国民族学、中国影视人类学、中国回族学等学会的副会长、秘书长职务。由于他 “对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曾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马启成,1938年10月出生于吴忠市上桥乡北庄村(现隶属牛家坊村)的一个传统回族家庭。少年时,父母先后去世,家境贫寒,生活处境十分艰难,早在童年时就开始干农活。不幸的童年,使他过早体验了更多的疾苦和磨难,造就了他吃苦耐劳、顽强不息的性格。共产党在吴忠建立人民政权后,马启成家的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越来越好。他一边劳动,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上中学时,他享受到人民政府的“民族助学金”,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当他回顾这段经历时,总是情绪激动地说:“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民族的解放,我这样一个出身贫苦的娃娃,是不可能上得起学,读得起书的。”

1959年7月,马启成以优异的成绩,由吴忠中学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攻读民族学和民族史专业,成为当时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6个入京上大学的学生之一。

一个从小就失去父母得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是进京读书,使当时的上桥乡村民们欣喜不已。许多父老乡亲在马启成起身前,嘱咐他,要感念共产党的大恩,牢记人民政府的大德,学成后一定要报答党和国家的恩情。马启成牢牢记着家乡父老的嘱托,暗自在心里立志,要用毕生的精力回报党和政府的恩情,回报家乡父老对自己的期望。

在校5年时间,马启成学习刻苦用功,博览群书,注意在德、智、体、能各方面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学习成绩优秀,具有体育专长的学生。曾经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大学生运动会。1964年6月,马启成从历史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经学校选拔,留校做教务处秘书工作。当他刚刚在回报社会的人生历程上迈开脚步的时候,史无前例的“文革”开始了,他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到“文革”后期,他才得以重返教学科研岗位。此时的马启成犹如在沙漠里荒芜了多年的蓬蒿,遇到春雨就如饥似渴地拼命学习工作,刻苦钻研专业理论,夜以继日的收集资料,在枯燥的理论和历史深海中,激情洋溢,笔耕不缀,不断进步。以出色的教学和理论研究成绩,于1975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离开家乡吴忠十多年的美好志愿。

培养高层专业人才倾心构筑人才高地

马启成身为民族大学中层领导,又兼职教师,还肩负一些全国性学术研究机构的领导职务。在教学岗位上30多年,他兢兢业业,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民族学教育和科研人才,也培养了一些国外的民族学研究专家。在领导岗位上10多年,使民族学系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博士点。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师资力量和人才竞争变得非常激烈。作为民族学系主任的马启成,为了应对挑战,非常注重高层次学术人才的培养,他先后单独招收培养了4届硕士研究生。同时,在民族学系组织建立了激励机制,创造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倾心构筑人才高地。在民族学系建立之初,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缺口很大。为了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他多方协调关系,筹集资金,购置了电脑,订购了上万册重要图书资料,征订了相关学科报刊,使民族学系率先在全校使用电脑进行教学和科研,也成为全校图书资料最丰富的单位之一。为了解决教师的职称问题,他四处奔波,倾注了大量精力,使民族学系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三级学术梯队更为完善,年龄结构和层次更趋合理。在生活上,他十分关心教师,亲自为一些教师家属、青年教师的住宿和工作安置问题奔走说情,用领导的真诚关怀鼓励人,用感情留住人才,稳住人才,极大地调动了全系老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

经过马启成的精心努力下,民族学系集聚了大批人才,使民族学系的教育水平迅速提升。1987年,他领导的民族学系成为全国唯一的民族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同年,又申报成功了博士点,成为国内培养民族学、人类学高层次人才的国家级重要基地。1993年,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升格为民族学研究院,马启成被任命为院分党委书记、副院长。

博古通今治学严谨 著述精深享有盛

几十年来,马启成在搞好教学和组织领导工作之余,不遗余力地从事科研工作和著书立说。他博古通今,治学严谨,对自己的著述精益求精,从不随便发表乏味而又欠缺深度的书稿。虽然他算不上是一位多产著作家,但问世的著作在圈内学术界都极具分量,享有很高的声望。

马启成先后发表学术文章约50篇。其中,1983年发表的论文《略述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学者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第一篇论文,因此,获得本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大部头著作上,马启成独自出版了专著《中国伊斯兰文化类型与民族特色》,主编了多部著作。同时,还与他人合著出版了12部著作,其中《中华民族》、《伊斯兰与中国文化》、《民族学通论》以及合编的《民族词典》,分别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他编写的《宗教与中国少数民族》等教材被国内一些院校列为重要教科书。由他主持完成的《承担民族地区课题,开展民族学教学实习》研究课题,在1990年,获国家级教学优秀奖。由于马启成在科研与教学上取得了突出成果,多次应邀赴韩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讲学。1996年荣获国家“有杰出贡献”专家荣誉,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潜心推动回族研究 创建学会劳苦功高

马启成从小就受到伊斯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在30多年时间里,一直致力于西北及宁夏地区民族历史的研究,在回族历史文化方面卓有建树,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和权威性。多年来,马启成积极倡导和实践中国回族学,为学科的研究、组织建设、协调与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马启成为创建回族学学科和回族学会撰写了大量论文,从理论和舆论上征得了学术界众多著名学者的支持。1996年,在新疆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回族史讨论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成立“中国回族学会筹备领导小组”。马启成被会议一致推举为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之后,他为学会的正式成立起草章程、报告,为理顺各方关系四处奔波,勤苦操劳,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历经3年多的不懈努力, 1998年10月,在云南昆明正式成立了“中国民族学学会回族学分会”(简称中国回族学会)。这是推动我国回族学术文化研究事业发展的一块丰碑。

学会成立后,马启成担任学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此后的6年期间,先后在北京、南京、三亚市、吴忠市等地组织举办了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及中国回族学会年会,并代为学会会长沙明(原新疆政协副主席)同志主笔起草了这些会议的主题报告及会议文件。每次会议的会务工作,包括会议通知、经费预算,事无巨细,他都亲自操劳。并主编每次会议的论文选编和5期《中国回族学会通讯》。在任副会长期间,他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勇于开拓,为中国回族学会的机构和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难舍故乡眷恋之情 热切倾注人文关切

马启成在离开家乡四十多年里,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宁夏故乡这方热土始终怀有特殊的感情,对家乡宁夏的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倾注了他热切的眷恋和人文关切。他先后撰写的《宁夏黄河水利开发述略》、《宁夏南部山区农业基础建设扶贫开发之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贫困与文化脱贫》等调研报告和论文, 对宁夏科学的开发利用黄河资源,对回族集聚区的脱贫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一度受到自治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赞赏。

1999年,已经退休的马启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十分盼望能为故乡吴忠做点工作。在担任回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期间,他很想利用学会在国内外的影响,提升吴忠市的文化品位,宣传吴忠,让世人了解吴忠,让吴忠人了解世界。为此,他反复的在学会领导和会员、学者中游说做工作,说明在回族集聚区吴忠召开回族学术会议的重要意义。在马启成教授的努力下,第十四届全国回族学研讨会及中国回族学会年会终于在2003年9月9日,在吴忠召开。

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回族学会名誉会长白立忱、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自治区领导文力、马文学、王正伟、刘兴中、冯炯华、金晓昀、陈育宁、马占山、丁毅民及国家林业部顾问马玉槐等出席了开幕式。白立忱副主席还不辞辛苦于2003年9月10日下午驱车近6个小时,由南部山区在次赶赴会场即席作了重要讲话。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在百忙中4次赴会,使与会代表深受鼓舞。

这次会议有来自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的160多位专家学者、民族宗教工作者及回族企业家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其中来自国内科研院校的博士有30多位,还有来自日本等国家的民族学专家学者。身为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马启成直接参与了本次会议的策划、筹备和组织工作,并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会议主题演讲。这样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在吴忠召开,为吴忠市推开一扇让国人了解吴忠,吴忠了解全国的大门,增进了吴忠乃至宁夏回族与全国回族的了解和往来,扩大了吴忠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如今,尽管马启成教授已经退休,但他依然在关心着回族学研究事业和民族学青年学者的培养。近两年,他接受学校聘请担任教学督导。有时还深入课堂听教师授课,并对学校各院系教学状况及学科建设进行评估。虽然年仅七旬,但他依然笔耕不缀,著述立说,力争把毕生所学留给后人。我们衷心祝愿马启成教授永葆青春的事业心和进取心,“老马已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分享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相声艺术家侯宝林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整理敦煌壁画的第一人”--韩乐
朝鲜族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卢基舜
白族民间艺人李元生
民族学家阿合买提江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