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负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连翘 发布时间:2011-11-23

中国当今最负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和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研究生班。现任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

中国当今最负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和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研究生班。现任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她在从事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十几年中,演唱了近千首民族歌曲和大量中外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她主演过中国歌剧《伤逝》、《红珊瑚》以及音乐剧《赤道雨》。在她首唱的作品中有近二十首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其中她演唱的《辣妹子》、《等你来》、《好日子》、《十八弯水路到我家》、《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阳光乐章》、《越来越好》、《五月槐花香》、《又唱浏阳河》、《望月》、《爱我中华》、《大地飞歌》等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华人圈内外,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人人会唱的歌曲,她在中国的歌迷遍及都市乡间和边寨。

宋祖英,在观众心中,是“东方艺术”的明星。她出生于中国历史上被许多著名诗人传颂的最具有浪漫和传奇色彩的地方湖南湘西。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仙人栖居的地方,至今还孕育着众多自幼能歌善舞的中国少数民族同胞。宋祖英便是其中最有歌舞天赋的苗族后裔。

宋祖英不断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中国优秀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从她演唱的作品中能清晰地听到中国民族声乐传承、拓展和再创造的轨迹,她的演唱技巧注入了时代声乐艺术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乐艺术表达方式和演唱风格,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标杆和绚丽景观。多年来,在中国各类国家级专业音乐比赛和艺术作品评选中,她获得了众多的荣誉:

1、中国全国少数民族声乐比赛一等奖;

2、多次获中国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大赛金奖;

3、多次获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评选”民族组金奖;

4、多次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

5、中国“金唱片”奖;

6、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族声乐贡献奖”;

7、“中国民族声乐最杰出成就奖”;

8、中国戏剧“梅花奖”;

9、中国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10、中国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奖”;

11、“2005中国妇女海内外有影响时代人物”。

宋祖英已出版了多张个演唱专辑唱片、录影带,并出版发行了《好日子——宋祖英风采集》、《乐海真情——宋祖英演唱歌曲精选》和《百年留声——中国百年电影歌曲经典》。

近年来,宋祖英多次随中国艺术团体出访欧洲、澳洲、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各国进行艺术交流。2002年韩国“世界杯”足球赛大型演唱会,宋祖英受邀代表华人演唱。2002年12月,作为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30周年纪念文化使者,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第一次成功地举办了《好日子—宋祖英独唱音乐会》;随后,她又于2003年11月在澳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了《宋祖英个人独唱音乐会》。两次音乐会的举办成功,大大地激励和鼓舞了宋祖英向世界各国人民推广中华音乐文化的决心和信心,在2006年10月12日,她又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了《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宋祖英美国独唱音乐会》,独唱音乐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和轰动。美国华盛顿市长将10月12日命名为“宋祖英日”。以彰表她为中美文化艺术交流作出突出的贡献。2007年5月,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授予宋祖英《肯尼迪艺术金奖》,成为亚洲获这一崇高荣誉第一人。同时她演唱的《百年留声——中国百年电影歌曲经典》音乐专辑获得了世界音乐大奖“格莱美”音乐提名奖,并被美国国家图书馆珍藏。三次国外个人音乐会的举办,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获得了极高荣誉。

宋祖英在获得艺术事业成功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慈善活动。她多次捐助中国最具影响的慈善助学事业“希望工程”,并在家乡湖南设立了“宋祖英扶贫助学基金会”,每年可帮助几十名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读书,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她曾任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妇女联合会执委、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扶贫形象大使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爱心大使。

分享到:

上一篇:“天籁之音”谭晶   下一篇: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黎族歌手黄婷丹
那英满族歌唱家
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
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