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助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hzf 发布时间:2013-08-02

翻译工作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紧密连接。从1949年中国建国以后,特别是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花了很大的力量把外国的技术、文化知识、新的理念、管理方法翻译成中文,丰富了国人的阅读和视野。

但是今天形势有所改变,中国经济体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中国的声音不仅是13亿中国人在听,世界六七十亿的人都在听。我们有一个责任是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我们更加重视把中国文化里面的政策理念、当代文化理念翻译成外文,中译外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特别是中国外交面临日益复杂的局面,挑战越来越大。我们如何通过翻译,让世界了解我们、理解我们,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评价中国的翻译事业,那就是前几十年更多的是把外国的东西引入中国,现在,乃至于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是要更注意把中国的东西翻译成外文,这是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软实力的一部分。因为翻译环节影响着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

外国特别关心中国的政府走向,去年基辛格出了一本书《论中国》,其中有一章专门讲中国90年代,也就是苏联解体后的中国外交政策,他引用了当时邓小平讲中国外交的话——“韬光养晦”。其实邓小平1991年讲这个话的时候,翻译界包括外交部、新华社、外文局的同志,一直关注这句话的翻译。因为韬光养晦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同的解释,形成了中国译者和外国译者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方法。

比如我们理解邓小平的意思,就是苏联解体了,我们不要当世界的领袖,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不当头,不扛旗,集中精力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特别是把中国的经济搞上去。如果这样理解韬光养晦,翻译成外文就是要低调行事。

但是西方人不这样理解,西方人翻译的韬光养晦,就是把自己真正的意图隐藏起来,以图东山再起。如果翻译成那样就和我们翻译的低调行事,在理解上有完全不同的差别,就会误解我们的外交不是和平外交,而是阴谋外交。所以翻译翻的好与坏,不光是文字的问题,还有一个立场的问题。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基本上是以英语为主导的,新的词汇、管理的理念、以及国际关系当中的思维方式都是英文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有可能就要吃亏,如果不能把我们的语言变成国际上能够接受的语言,变成国际话语权的一部分,那中国的软实力就大打折扣了。

我们过去注重把外文翻译成中文,现在我们要加强自己的软实力,不仅要让外国听到我们的声音,还需要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能够接受的语言,把中国的国情介绍出去。不止如此,要让世界更多的人听到中国人的声音,还需要大量的中译外的翻译,因为国际上有决策性的话语,十句中有两句是中国人说的与半句是中国人说的,效果肯定不一样。

翻译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在中外文化沟通当中搭桥。它能够加强中国的知名度,加强中国的软实力。这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同时也非常的艰巨。因为任何一个翻译任务要从一个字、一句话入手,一定要踏实下心来,甘当幕后英雄。要耐得住寂寞,认真对待每一个字,不懂一定要查,千万不能糊弄、不能文过饰非。

另外就是要加强学习。翻译工作者是中外文化之间的桥梁,需要两种文化的支撑。因此做翻译一生,也就是学习的一生。比如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七十多岁了依旧孜孜不倦的工作,因此他才能成为出色的翻译家,翻译是一个非常需要下苦工夫的工作。

翻译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年轻的翻译家,要看到翻译的乐趣,但更要知道翻译的艰辛,这是一条越做越令人兴奋,越做越令人诚惶诚恐的工作。但一旦完成了一部作品的翻译、帮着完成了一次文化交流、甚至一个经济项目,那种乐趣是巨大的。

分享到:

上一篇:民族民间艺术令人叫绝   下一篇:以国画勾勒中华民族大家庭风貌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昆明至蒙自首开动车组列车
内蒙古高考加分政策调整 2014年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