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在发展中努力传承民族文化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hzf 发布时间:2013-07-30

鄂伦春族,世居中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以狩猎为生。一直到1953年,鄂伦春族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从深山密林中搬离,过上定居的现代化生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并没有让这个民族失去原有的文化传承,记者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的采访中了解到,鄂伦春族在发展中也努力传承民族文化。

鄂伦春族居住的地区植被茂密,尤其盛产白桦树,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因此,鄂伦春族的传统手工制品主要包括狍子皮制品和桦树皮制品。84岁的民族文化传承人额尔登告诉记者:“鄂伦春的女的、男的绝对有分工,女人不打猎,这一家子里一切活(由)女人来干,女人从小就有任务,8岁就开始拿针线,一直到17到18岁结婚之前(如果)啥也不会,没人要这个姑娘。所以必须会熟皮子、会绣花,各种的编织,我从小就学这个。”

将近60岁的鄂伦春老人满古梅从小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狍皮、桦树皮的制作手艺。现在,作为鄂伦春桦树皮工艺传承人的她还开始将这门手艺教授给更多的人。不仅如此,2011年,满古梅远赴马耳他参加“中国内蒙古文化周”展示活动,第一次走出了国门。这次经历使满古梅对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传承有了更多的责任感。

“既然我参加了狩猎文化(传承),我积极做这些工艺,年轻人我就让他发展(学习)语言、工艺、兽皮文化、桦皮文化,不管他是什么民族,只要他(想)学,就积极地让他学下去,不能间断。我代表着我们的民族,也不是(光)代表我个人,一定要做好。”

现在,满古梅制作的桦树皮工艺品大多被县城里一位叫何磊的年轻人代为销售,80后的何磊夫妇在当地开办了民族工艺品的作坊和经销工艺品的商店。“当我们经营这个店的时候,真正的生产力是在大兴安岭鄂伦春旗,因为这块的资源采集比较丰富,再有就是制作的人比较多。包括它传统的延续,包括现在年轻人在掌握老的传统工艺后设计其他新的东西,这块都是保存的比较完整的。”

如今,满古梅的儿子何国志也继承了这门手艺,并且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他不仅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民间手工工艺品并建起了手工艺品经销店,还通过网络博客、QQ空间、个人网站等方式推介鄂伦春工艺品。2010年,他将鄂伦春民族工艺品带到了上海世博会,在那里向中外参观者全面地介绍了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文化。

不过,鄂伦春传统民族文化的保存还是有危机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的禁猎政策,获得狍皮变得很不容易。加上会加工桦皮、袍子皮的主要是老人,这些人也随着岁月而渐渐消逝。人们担忧这些老人的去世,会一并带走鄂伦春的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是整个鄂伦春族的财富。

鄂伦春的这种狩猎文化目前是以小作坊和家庭制作的形式得以传承的。因为桦树皮(制作)的原材料受现在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它是纯天然的,不可能人工种植,所以(桦树皮制作)受到原材料(获取的限制),狍皮这块受(禁猎)政策的影响,很多因素制约了这些文化不可能向工厂式的发展,逐步只能是以小作坊的形式、以家庭形式保护现有的文化传统。

既保护和传承好珍贵的鄂伦春文化,又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鄂伦春人努力寻找着两者的契合点。

分享到:

上一篇:海峡两岸民族文化专家学者走进百里侗文化长廊   下一篇:神秘岜沙 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昆明至蒙自首开动车组列车
内蒙古高考加分政策调整 2014年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