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草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的散居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区。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是辽阔的草原,在漫长的岁月里,蒙古族人民在创造自己的光辉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绚丽的草原文化,音乐、舞蹈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游牧生活是一种集体活动,到了封建社会后,变为以家庭为生存的单位,逐水草而居,在蒙古族的民间歌舞中,常反映出这种游牧生活。蒙古族舞蹈具有浑厚、舒展、豪迈、粗犷的特点。
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一些特点
蒙古族的民间音乐,无论是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和民族器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旋律优美、气息宽阔、感情深沉、草原气息浓厚。
公元7世纪以前,蒙古人生活在呼伦贝尔盟北部的额尔古纳河一带过着狩猎生活,当时的音乐主要是狩猎歌曲、萨满教歌舞和英雄史诗。狩猎歌曲往往与舞蹈相结合,故称狩猎歌舞。歌曲的曲调简短,节奏鲜明。
公元7世纪以后,蒙古人的先民走出额尔古纳河,向蒙古高原迁移后,由主要从事狩猎业改为主要从事畜牧业,草原牧歌这种新的民歌形式便发展起来。草原牧歌的特点是音调高亢辽阔,节奏自由。
近百年来,在内蒙占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又出现了短歌和叙事歌的形式,这类歌曲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短歌中爱情歌曲所占的比重较大,如《森占德玛》、《小情人》等。长篇叙事歌《嘎达梅林》歌颂了民族英雄领导人民起义,向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斗争的事迹。
在各类民歌中,长调牧歌由于结构不大规整,比较缺乏舞蹈性,短歌和叙事歌中的某此歌曲以及具有草原风格的创作歌曲常与舞蹈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