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间的舞蹈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金沙藤 发布时间:2012-03-11

安代舞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流传于哲里木盟以库伦地区最为盛行的安代舞,原为治病消灾的带有宗教色彩的舞蹈,现已成为群众喜爱的自娱性集体歌舞。“安代”这种歌舞形式,过去以唱为主,故称“唱安代”,后演变为歌舞并举。

跳安代舞时,无乐器伴奏,但有固定的曲调和唱词,也可即兴编唱。舞蹈热烈奔放、刚劲朴实。音乐淳朴、粗犷、豪放,多为2/4节拍。

安代舞继承与发展了古代蒙古集体歌舞踏地、顿足的特点,古代蒙古人在一些重大的活动中都要尽情地跳集体舞蹈。《蒙古秘史》对此作过极生动的描述:“蒙古之庆典,则舞蹈筵宴以庆也。既举忽图刺为可汗,于豁儿豁纳黑川,绕蓬松树而舞蹈,直踏出没胁之溪,没膝之尘矣。”场面十分壮观。

筷子舞

筷子舞流传于内蒙西部的伊克昭盟地区,是由男性艺人在喜庆时或节日里单人表演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舞者右手握一把筷子,边唱边歌,边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等处,有时旋转敲击地面,舞蹈情绪热烈欢快,节奏鲜明。伴唱的歌曲多为伊克昭盟地区流传的民歌,以2/4节拍居多,亦有4/4节拍,速度往往由慢转快,在高潮中结束。表演时有乐队伴奏及人声伴唱。脸炙人口的《筷子舞曲》在本世纪50年代已风行全国。

盅碗舞

盅碗舞又称打盅子,流传于伊克昭盟地区,由男性艺人在喜庆时或节日里独舞。开始时艺人席地而坐,左右手各执两个盅子,随着音乐的节奏,每一拍碰击一下盅子,发出清脆悦耳的音响,然后舞者慢慢起立,前后退进或绕圈行走。曲调多采用伊克昭盟地区的民歌,如《金盅》、《熬门代来》等。解放后,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音乐多为2/4或4/4节拍,表演时有乐队伴奏。

蒙古族民间歌舞的伴奏乐器有四胡、笛于、三弦、扬琴等,以齐奏为主,各种乐器常在演奏中自由装饰、即兴变奏。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民间乐器,因为它的琴杆顶端用一颗精雕细刻、形象逼真的马头来装饰而得其名,草原牧民对马头琴几乎有一种崇拜的感情。

分享到:

上一篇:蒙古族民间舞蹈的新发展   下一篇:蒙古族民间的音乐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蒙古族的盅子舞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