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彝族古代漆器工艺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含羞草 发布时间:2011-12-09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文化的民族。在灿烂的文化艺术中,漆器工艺是一枝奇葩。

漆器工艺从古至今都在彝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彝族人民有着不解之缘。漆器的精湛工艺及作者绝妙的构思,跃然于漆器上,流传千古。在此,我仅就古代彝族漆器工艺谈点儿浅显的看法,供研究者参考。

一、漆器的生产和运用

彝文文献《克哲》中有这样一段对发明者的述说,即:"弹毛擀毡阿约阿先来发明;三色漆器阿火且且来发明;金银饰器俄木阿火来发明;马鞍辔件支格阿龙来发明;铁器金属格莫阿尔来发明;兵法征战滋咪阿基来发明;剪裁缝补金觉乌基来发明;纺线织布普莫尼衣来发明;改土造田普火惹所来发明;造房建屋布卢惹赤来发明;蒸酒酿酒合罗尼渣来发明;狩猎捕兽吉尼多子来发明。"在民间流传千古的神话中,就有歌颂彝族器漆的祖先--阿火且且。有一天阿火且且上山采伐木料。为砍掉阻在去路上的杂树时,偶然发现一棵被砍倒的树上流出一些白汁,并滴在了阿火且且的衣裤上,粘得很牢,时间长了就变黑发亮,怎么洗也洗不掉。他琢磨如果漆在木器上,不就很美观了吗?试着这样去做木器,涂上漆后就不再破裂和变型了,反复漆上几次光泽便显现出来了,甚至更加美观,于是阿火且且就成了古代彝族漆器的发明者之一。

文献《玛牧特衣》在歌颂古代武士战装时曾这样写道:"出征之幸福,盔帽铠甲美,彩漆作装饰,则能鼓士气。治敌不留患,前程美如锦,神灵如山高,射击似有神"。文献《勒俄特衣》、《妈妈的女儿》和许多史书,经书中还有很多歌颂漆器工艺之类的文字记载,这里不再赘述。由此看来彝族漆器工艺的历史无疑是悠久的。为了赞颂漆器鼻祖,彝族人民在神话中总把阿火且且与开天辟地的格莫阿尔、支格阿龙、普莫尼衣等诸神相提并论,这就可知漆器在彝族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及漫长的历史。至于它所产生的确切年代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考究。

二、古代彝族漆器的种类

古代彝族漆器从材料的性质可分为皮制漆器和木制漆器两大类。以使用范围可分为餐具漆器,即圆盘餐桌、木盔、木盘、高脚木盔、木碗、木勺、皮碗等;酒具漆器分高脚酒杯、皮酒怀、鹰爪杯、牛角杯、猪蹄怀;酒壶漆器分宝塔形酒壶、鸽形酒壶、太阳形酒壶等;武器装备漆器分铠甲、盔帽、宝剑及背带、箭盒、护腕(包括马鞍辔件)还有珠宝饰器盒和针线盒漆器等。

三、古代彝族漆器造型别具一格

古代各类漆器的造型都各具特点,各具风格。最为绝妙而富有科学性的是彝族酒壶。它的制作独特精美,把彝族人民的智慧、审美能力融于酒壶上,取名为"萨尔博"。形状有扁有圆,都是封顶的,从表面看来,似乎天衣无缝,连掺酒处也不易发现。该壶造型变化多样,酒从壶底掺入,掺满后不加塞也不封口,从壶的腰部斜插一根细竹管直通壶内底端,另一端外露十厘米左右的竹管作吮吸之用,底部中心所留掺酒小孔,掺满酒再倒讨来方可使用,其底部的小孔滴酒不漏。这种造型的主要用意是减少和控制酒气的散发,使酒长时间保持原味。小小酒壶造型之绝妙,举世罕见。

其实,"萨尔博"的这种特殊功能的造型,现在看来也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只要学过物理的人,稍加思索就知道这是巧妙的运用了大气压强的原理。当我们将酒缓缓倒入"萨尔博"时,壶内的空气逐渐排出来,倒满酒时,壶内几乎无空气存在(吸管伸入壶底,不会将空气漏入壶中)。这样一来,外面的大气压就派上用场了,将"萨尔博"正置,本来壶内的酒由于重力的作用,壶底小孔处大气压和酒所受重力形成了一对平衡力,壶中的酒就乖乖地被空气封住了。但若是用力使酒壶触动或上下摇动时自然也会使壶内少量的酒被抖出,因此,后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又从掺酒小孔处增加了一根细竹管至壶内顶端,酒则顺着此管而上,从壶内顶端流出,回到壶底,这竹管就起到了你所看不见而又不封口的巧妙的保险作用。其内部则形成了两根竹管斜相交的特殊结构。整个酒壶的结构,除了两根竹管外,是由上下木胎口留有公母榫的木胎相扣而成。再用膏灰将缝隙刮平后漆成,从外观丝毫看不出两木胎相合的痕迹。

人类知道大气压的历史并没有多久,而彝族先民能凭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利用大气压的原理制出如此神奇的酒具不得不令人钦佩。外观上根据其造型的特点,再漆上相应的彩漆图案,使其更加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怪不得外国朋友来凉山观光时,对小小的"萨尔博"爱不释手,争相采购。其次是木器餐具中,木盔和高脚木盔具有它突出的特点及功能。"木盔"主要用于盛汤,形状为圆形,其特点为紧口鼓腹坦圆如盘。高脚木盔主要用于盛饭,形状为喇叭形,其用意是,紧口者里面的汤不易荡出来;敞口者则可在宽大的口面上利用其空间继续往上堆放食物。所以两者的造型既实用又美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四、彝族漆器材料的砍伐季节及材质的选择

漆器对材料的考究和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木质的粗细软硬不同,形成材料的肌理不同,漆出的质量,效果也千差万别。有的木质漆出来后总是出现斑点或漆不匀净,甚至没有光泽。如果用杜鹃树、黄树、白杨树、核桃树和桦树作漆器材料就无此种现象,而且效果好。杜鹃树(彝语索玛)和桦树用作漆器材料较为普遍。这两种树都生长在寒冷的高山地带,材质细腻,不泡又不硬,并带一种清香味儿,漆出来的器物光泽度好。尤其是索玛树木质细腻,纤丝纵横交错,做器具不易开裂,因此索玛树为最佳的漆器原料。而坚硬的木料,如朱木、桤木、青桐等,上漆时不易进漆,即使漆出来也经受不住烫和晒,一遇烫晒,漆就会自然脱落,甚至破裂。

除选择的考究外,漆器师们还研究了漆后易出现破裂现象以及预防措施。即在制作漆器前将原材料进行热处理,有的将木材放在锅里煮几个小时;有的把材料放进堆得较高的羊粪堆里沤上一段时间,其目的就是控制破裂的现象发生。砍伐季节,每年的11月或开春之前为最佳期。由于这个季节处于干枯季节,树木身上的汁液都被干燥的土壤吸收,砍下来的材料几乎半干状态,便于使用。

五、车工技术与彩绘笔的制作

车工、漆器、彩绘过去一般都出自于一人之手。在彝族民间从古至今,制造木胎的车床都是靠脚踩手拉的土机器。这种原始简单的土机器,主要是由反方向缠绕在转轴两头的两根皮条上来带动转轴,而将转轴又从中分作两节并紧紧地装卡在木胎两端,然后平稳的罩于车床架上用脚踩动已安好的脚踏板,使木胎随转轴来回地旋转。师傅则用各种功能的车刀对其木胎随心所欲地进行车削造型。

制作木胎的操作程序为:首先设计好造型图纸,然后第一道工序是照图砍削出毛坯;第二道是在车床上按图纸尺寸进行细心车削;(过去则凭匠人所掌握的技术来操作。)第三是将车出的木胎用刀刮或砂布、磨石等工具进行打磨至光;第四道则用膏灰拌上牛胶来刮灰,填平补缺;第五道才开始上漆。要漆出光泽就必须漆三道,而且第一次干后才能漆第二道,第三道也如此,第六道工序是图案彩绘,最后把已完工的成品放到无光的地洞里阴干,以免被吹晒或灰尘的污染,达不到好的效果。

绘彩用的笔必须用山羊毛,以山羊的胡子为最佳,还须严格选择。根据图案线条的粗细来制作绘笔。最细的笔,只用三根毛制成,粗者则三根以上到八十根左右。具有较好的弹性,并经久耐用。

六、古代彝族彩漆的制作与图案的运用

古代彝族用自己制作的土彩漆和丰富生动的图案,将许多木制和皮制日用品装饰得更加精致、美观、耐用。

漆器工艺本身就是彝族人民生活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种工艺美术,彝族先民在远古时代就已重视漆树的栽培和漆器的生产。古代彩漆的传统制作方法,即用适当的生漆和朱砂、石黄、石红、银珠等珍贵的矿物颜料配制而成。漆器工艺是彝族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典范,其工艺有着特有的装饰风格,典雅、质朴、却不呆板生硬。图案线条以动静相间,灵活与气质融于一体,形成一种图案美。图案在先有云彩、树木、日月、星辰,后来发展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鸡冠、牛眼、瓜果等,与其几何线条协调、生动,造成一种剪影效果,有着浓厚的民族特点及生活气息。

七、古代彝族漆器朴素的色彩观

彝族彩色漆器从古到今仍不超过三色,即黑、红、黄三色,其它装饰用色同样以这三色居多。彝族为什么总喜欢黑、红、黄三色呢?原来三种色彩对人类的生存有着息息相关的象征意义。根据彝族的习俗,"黑"象征黑土,庄重、肃穆、沉静、高贵、威严、沉默;"红"象征火,给人以坚定、炽热,使人充满活力、幸福、快乐感;"黄"象征阳光,万物生存之源,人类生活之本,给人以光明和幸福之感。在彝族绘画,工艺美术方面形成了以黑为主,与红、黄二色相配合的彩绘艺术风格。以黑、红、黄为主的色调,尤以餐具、酒具和马鞍,铠甲上的绘色最为典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色彩观与色彩艺术是各具特征的,是构成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八、当代彝族漆器的发展前景

我们还应通过技术和漆器品种的革新来逐步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现在才发展起来的部分彝族餐具厂,在原来彝族传统漆器工艺及设备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生产出了一批又一批质量好,工艺性强的各类木制漆器品。尤其是餐具及酒器类,-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生产出了不少制作考究,纹饰华美的产品。漆器的彩绘技术精益求精,各种图案构成严格对称,线条匀称,纹样整齐均衡而又非常生动的画面,彩绘精工细腻,绚丽夺目,显得更加精美绝伦。其产品占有凉山商品市场一定的位置,很受人们喜爱,已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商品远销海外,即日本、法国、香港、美国、挪威、德国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还沅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漆器工艺和产品的种类只局限于本民族的审美和实用范围,而没有将外民族的审美和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借鉴引进使用。

分享到:

上一篇:蔡伦古法造纸   下一篇:中国的民间工艺品种类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蒙古族图腾文化
彝族工艺文化
阿昌族户撒刀传承意义
青石工艺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