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姻习俗
新人登记结婚后,这里的习俗是新郎还不能把新娘接回家。除夕之夜,当地的新郎们要半夜悄悄迎娶,然后燃放鞭炮庆贺,称为“偷亲”。大年初一,新娘从婆家出门挑水亮相,算是正式成为新郎家庭及其村寨的一员。大年初二,新郎举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大年初三“送新娘回门”,新郎邀上所有亲朋抬着猪,提着鸡,挑着酸鱼酸肉,沿途放鞭炮,浩浩荡荡送新娘回门。在长长的送亲队伍中,新娘走在最后面,手里拿着一块布,以便外人辨认。送亲途中,为了显示新郎家的家业,送亲队伍往往故意绕道而行,找人群密集的地方通过。沿途每经过一个寨,都要燃放爆竹。新娘被送到娘家后,伴娘不得进新娘家门,要立即返回新郎家。娘家人随即给每个客人端上一碗加了糖的油茶,称为“喜茶”。
二、侗族的祭牛节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侗族的祭牛节。当天早上,农家每家每户煮好黑糯米等饭菜后,先要去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牛圈对牛进行拜祭,给牛喂黑糯米,灌酒,在它的门前烧香拜佛。回到家后,再去请有文化的老人写“对联”,除了贴到房屋里的每一扇门的上正中央外,还要给每个猪圈和牛圈都贴上。这个“对联”书写和用纸都较之讲究,与过年、办事的对联大不一样。首先书写的纸是用纸钱剪成小长方形,再对角折叠;然后沿着对角线书写“两幅对联”,在正中央写一个“佛”字。如:1联:四月八、牛生日;2联:毛虫腊、永不发。1联:佛祖原生、四月八;2联:今日送你、阳光外。
最后,用黑糯米垂成浆糊贴到每个房门和圈梁上。他们也是用这种方式寄上新的一年祝福,祝愿平平安安,身体健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午2点钟左右,家家户户都带上黑糯米、米酒、酸鱼酸肉,煮好的鸡肉、鸭肉,还有新鲜的韭菜和蕨菜,背着长板凳,不约而同到鼓楼坪上摆好桌椅,共享美食大餐——百家宴,一直畅饮到天黑。宴会结束后,中老年人在戏台上表演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节目,有芦笙踩堂舞、多耶、琵琶情歌对唱、侗笛伴奏女声独唱、唱侗戏等等。观看表演后,青年男女各自约定心上人,到女方家行歌“坐夜”。
三、侗族百家宴
“百家宴”是侗族待客的最高礼仪。每逢村寨互访或有特别尊贵的客人来访时,全村各户自备酒菜饭,一起到鼓楼坪“一”字型摆开长桌,客人可从第一桌吃到最后一桌,觥筹交错、热闹非凡。据说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吃百家饭、联百家心、驱百种邪、成百样事”。
“百家宴”是侗族热情好客、团结友爱、和谐大同的文化象征,在三江侗族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演变为现今每逢重大节庆或重要宾客来访时必备的款待仪式。2008年,三江“侗族百家宴”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成为广西申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